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虾蟹类是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对海洋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多,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了明显的下降,虾蟹类等替补产品逐渐成为新的开发对象。因此,对虾蟹类生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也愈发重要。本文统计分析2013-2016年山东半岛近海作业渔船渔捞日志的相关数据分析,并选取山东沿海各地10-16处有代表性的码头,在渔汛期,对上岸渔获物中主要虾蟹类进行生物学调查,进行生物学分析,了解主要虾蟹类的生物学特征、群落结构等,分析山东半岛沿海渔业资源群落结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数年的渔捞日志数据统计分析,在山东半岛沿海海域内共记录虾类23种,其中属、种数占比最大的为对虾科,共有4属7种。捕获的虾类主要包括口虾蛄、日本囊对虾、中国对虾、鹰爪虾、鲜明鼓虾、中华管鞭虾等为主要的经济虾类。2.通过对比分析四年的渔获量发现2015年5月虾类的渔获量最高,达到了26113.15 kg·kW-1,占该年总虾类渔获量的49.42%。各年份6、7月的虾类渔获量普遍偏低,这也与禁渔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2013年的整体虾类渔获量水平高于其余年份。2016年5月份和9月份的捕获量较高,占比达到该年产量的近一半。3.山东半岛沿海虾类相对资源量月变化差异显著。春秋季的虾类相对资源量较高,夏冬季资源量不足。1月份平均相对资源量最低,仅为18.64 kg·kW-1 5月份平均相对资源量最高,为18480.46 kg·kW-1,其次为9月份,为13130.69 kg·kW-1。全年各月的平均相对资源量为4949.48 kg·kW-1。春汛及秋汛在相对资源变化量的体现十分明显。4.山东半岛沿海地区虾类优势种组成十分明显,具有明显的月变化。山东半岛沿海全年的优势种为口虾蛄、毛虾、太平洋磷虾、鹰爪虾以及中华管鞭虾。其中口虾蛄与毛虾作为全年的优势种,其作为优势种的月份均为12个月;其次为鹰爪虾,作为优势种的月份为9个月;中华管鞭虾作为优势种的月份为3个月;太平洋磷虾作为优势种的月份为1个月。5.山东半岛沿海海域虾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浮动较大。山东半岛沿海虾类物种数4月份最高,为14种,7月种数最少,为3种;从全年平均值来看,秋冬季月份的种数略高于春夏季节。6.通过在山东半岛沿海海域内的捕捞作业,共捕获蟹类19种,其中属、种数占比最大的为关公蟹科,其次为蝤蛑科与梭子蟹科。包括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双斑蟳和中华绒螯蟹等主要经济种。整体上来说,暖水性种类占到了捕获量的绝大部分,具有绝对的优势。7.通过对比分析四年的渔获量发现2014年9月蟹类的渔获量最高,达到了5041.60 kg·kW-1,占该年总蟹类渔获量的33.81%。各年份6、7月的蟹类渔获量普遍偏低,这也与禁渔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2014年的整体蟹类渔获量水平明显高于其余年份,达到了 15409.26kg·kW-1。2016年9、10月份蟹类渔获量均较高,占该年蟹类渔获量的71.66%。8.山东半岛沿海蟹类相对资源量月变化差异显著。秋季蟹类相对资源量较高,其他季节资源量较低。1月份蟹类平均相对资源量最低,仅为8.62kg·kW-1;9月份平均相对资源量最高,为2099.4346kg·kW-1,10月份为1989.78 kg·kW-1。8、9月份间的相对资源量差异显著,增幅明显。蟹类全年各月的平均相对资源量为801.85 kg·kW-1。秋汛在相对资源变化量的体现十分明显。9.山东半岛沿海全年的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其中三疣梭子蟹是全年各月的优势种;其次为日本蟳,作为优势种的月份为7个月;其他种类捕获量低,并不能达到全年优势种的标准。10.山东半岛沿海蟹类在10月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7月份最低。从全年平均值来看,秋冬季所捕获的物种数明显高于春夏季。蟹类群落种类多样性指数月变化较剧烈,在秋冬季及初春月份高,秋季月份次之,春末及夏季月份最低。11.本文共研究了5种虾类,3种蟹类的生物学特性,主要为体长-体重关系,在经t检验后,所研究种类属于负异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