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影响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虽是和平发展时期,但竞争已日趋激烈。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组织环境中与组织成员合作并求得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公共物品两难问题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处于群体中的个体经常面临的问题,如何减少个体的“搭便车”行为,最大程度地促进人际间的合作已成为组织人事管理的焦点。基于前人的研究,惩罚的存在常常被认为是促进人际信任和合作的有效手段。然而,本研究采用逆向思维设计“取消惩罚”的范式,探讨惩罚对人际信任和合作的消极影响及其机制。研究通过计算机情境模拟实验,采用实证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博弈中人际信任和合作行为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惩罚的存在对博弈者在随后的惩罚取消阶段的人际信任水平有消极影响:惩罚取消阶段,被试的整体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惩罚存在阶段的人际信任水平;经历过惩罚的被试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低于无惩罚条件被试的相应水平。(2)惩罚对博弈者合作行为的消极影响在社会价值取向不同的博弈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经历过惩罚的亲社会型被试在惩罚取消阶段的合作程度显著低于惩罚存在阶段的合作程度;在惩罚取消阶段,经历了惩罚条件的被试的合作程度显著低于无惩罚条件被试的相应水平。惩罚对个体价值取向的博弈者的合作程度无显著消极影响。(3)惩罚对博弈者的条件信任水平、合作行为的外部归因程度以及对他人的合作动机评价有显著影响。重度惩罚条件下,被试的条件信任水平、对他人合作行为的外部归因程度和评价他人受外部动机驱使驱向合作的程度显著高于轻度惩罚条件和无惩罚条件。惩罚显著增加了博弈者对他人受外部动机驱使驱向合作的信任。(4)惩罚、社会价值取向、人际信任、合作行为四个变量间存在潜在的结构关系。其中人际信任充当了惩罚影响亲社会型博弈者合作行为的中介变量。
其他文献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处在重大的变革时期,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极为紧迫、重大的战略任务。回顾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改革,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被当作各国提高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也日益完善。但是目前的网络学习系统不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进程动态地呈现教学内容,致使网络教学的效果不理想。而自适应学习系统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源于丰富的阅读,源于日积月累的练笔。然而课时有限,学生课堂习作的时间少。因而,说假话、说空话、记流水账、挤牙膏等一直是困扰学生习作的顽疾,消除这些毛病,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长期的教学实践,使语文教师深切地认识到,随文巧练不失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一、仿写——布局谋篇  最初的模仿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上有很多名家典范,每一篇课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