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可以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已被公认,而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由于症状不典型(无痛性心梗较多见),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不能及时治疗,往往失去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的时机;另外,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使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的病人泵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大大增加,从而导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的病人病死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急性心梗病人。如何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病人的病死率?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课题之一。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其病位在肺、脾、胃、肾。其病机特点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气阴两虚,阴阳俱虚;阴虚燥热,变证百出;其病性属本虚标实。消渴患者因阴虚燥热、熏蒸营血,易产生瘀血、痰浊,一旦痹阻心脉,则发为真心痛,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 中医药以其独具的辨证论治特色,强调从整体调节病人的病理生理状态,同时又具有毒性小、副作用少的优势,它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的疗效如何?尚没有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研究,本文对导师周海平教授的经验方葛根饮-2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的疗效进行前瞻性的医院间病例对照研究,设立西医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年龄、性别、心梗部位及合并高血压的人数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治疗组(A组)在口服葛根饮-2号的同时,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只接受西医治疗。观察A组和B组之间的心脏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泵功能障碍)发生率、治疗后泵功能的好转率、四周时的病死率和入院后一周内静脉血中NO、ET的水平,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初步探讨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确实有效的方剂,为今后筛选对该病有确切疗效的方剂奠定基础。 结果:A组和B组之间泵功能障碍、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治疗后泵功能的好转率和四周时的病死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B组相比,有降低的倾向(P=0.17),可能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1.葛根饮-2号可以降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的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但因样本例数有限,使差异不显著;2.葛根饮-2号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的疗效欠佳。A组和B组比较,入院后第12小时的E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4小时、第2天、第7天时的ET水平A组显著低于B组(P<0.05);入院后第12小时的NO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24小时、第3天、第7天时的NO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O刀5)。其机理可能是:减轻糖尿病合并急性心埂患者血管内皮的损伤,调节内皮功能的紊乱,抑制ET分泌,促进NO释放,调节二者血浆浓度,改善心肌缺血。 结论:葛根赂2号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心梗有可能降低严重心律矢常的发生率并改善其预后,今后应对此方作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