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Biolog-Eco法和高通量测序法两种方法,研究了应用于水产养殖或生态修复中生物挂膜上附着细菌群落的代谢及其群落结构,分析了在不投饵的情况下日本沼虾及中国圆田螺密度对生物膜上细菌多样性及养殖水体影响。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日本沼虾试验组养殖水体的变化。日本沼虾实验组水体总氮、氨氮、总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日本沼虾密度的增加水体总氮、总磷、氨氮随之增加。⑵中国圆田螺试验组养殖水体的变化。氨氮和总氮的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中国圆田螺的添加对水体总磷含量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且低密度(40ind/m3)的实验组除磷效果更佳。⑶日本沼虾密度对生物膜附着细菌群落代谢和多样性的影响。AWCD曲线的斜率大致在12-48h最大,48-96h变缓,96h后趋于稳定。随着试验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对照组的AWCD值小于其他试验组。对碳源的利用表现为试验前期、试验后期对各类碳源均有利用,试验中期对醇类、胺类碳源的利用较低。多样性指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试验进展,对照组的多样性小于其他试验组。日本沼虾试验组中生物膜附着细菌归属于18个门,115个纲,191个目,270个科,402属。各分类单元中都存在一些未知类群。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门为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主要优势属为Paracoccus及Aeromonas。⑷中国圆田螺密度对生物膜附着细菌群落代谢和多样性的影响。AWCD曲线的斜率大致在12-48h最大,48-96h变缓,96h后趋于稳定。随着试验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对照组的AWCD值小于其他试验组。对碳源的利用表现为为试验前期对各类碳源均有利用,之后对醇类碳源的利用降低,试验中期还对酸类的利用较低,试验后期对胺类碳源的利用较低。多样性指数随培养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对照组的多样性小于其他试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