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末,当城市还在以其快速巨变为荣时,有人已开始追逐个性与时尚;叹息于社会变迁的剧烈,也有人开始留恋渐行渐远的历史故事。时至今日,时尚与怀旧更是高歌嘹亮,共同演绎着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交响曲。于是,一种在历史建筑的屋檐下浅斟低唱的消费方式出现了:从上海新天地到北京后海,从丽江到长沙化龙池,酒吧与历史街区“联姻”迅速席卷中国。那么,这种联姻是必然还是偶然?联姻所带来的空间设计需要考虑哪些要素,遵循哪些设计方法?联姻中还存在哪些误区或误读?这些均成为笔者所关心的话题。本研究分五部分。第一章介绍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基础,阐述论文的研究问题、方法以及论文特色,即研究对象的时效性与研究角度的创新性。第二章从酒吧与历史街区两个基本对象的发展历程出发,介绍酒吧与历史街区联姻的发生背景以及目前国内的相关案例。第三章对历史街区中酒吧的构成与设计进行深入剖析,重点提出以下五个观点:历史街巷带来约束、精神需求带来动力、建筑空间带来支撑、空间感知带来沟通和多元文化带来灵魂。笔者尝试从原则、手法、表达三个方面来探讨历史街区中的酒吧设计,这构成了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文章首先从表象、结构和内涵三个角度,分别提出整体性与延续性原则、适应性与匹配性原则、时代性与创新性原则;接着对应三大原则提出新旧共生手法、功能置换手法和主题设计手法并展开具体探讨;最后从空间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讨酒吧外观、结构和氛围的具体表达。基于联姻现象的解读,特别是联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分析,笔者最后提出三点建议:在联姻的开发模式上需要因地制宜;在酒吧的设计与经营上需要控制强度;在酒吧的监督与管理上需要政府的适度干预。这些内容构成了本文的第五章。笔者期待,有更多来自于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关注酒吧与历史街区的联姻问题,多角度、多学科的系统理论探讨同样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