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平衡问题如缩小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都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转移支付制度作为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应该发挥其独特而重大的作用。 本文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转移支付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性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在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国际和国内结合,理论和实证结合等多角度的分析方法。随后阐述了转移支付制度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理论以及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和公共服务提供中不均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在评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上用地区间财政均等化程度来衡量。为衡量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采用以下指标:以人均财政收入相对变异系数来衡量转移支付前的地区间财政收入能力差异状况,以人均财政支出相对变异系数来衡量总转移支付后地区间实际可支配财政能力的差异状况,以人均财政收入相对变异系数与人均财政支出相对变异系数之差衡量转移支付的效果。本文仍然运用变异系数分析不同形式的各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认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均等化缺陷:第一,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导向不明确;第二,纵向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完整,农村基层政府处于转移支付制度的受益边缘;第三,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制。 本文总结了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中值得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即转移支付制度以彻底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为基础;转移支付具有明确的政策意图和针对性;转移支付的规模都比较大;转移支付由专门机构负责并实行多级转移的方式;转移支付的测算规范、透明度高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等。最后提出了加大中央对基层政府、城市财政对农村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建立纵向转移支付为主、横向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模式,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建立健全转移支付监督评价体系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