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与胃瘫的关系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为胃肠道等腹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属于胃癌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与胃瘫的关系,以为临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尽可能降低胃癌术后胃瘫的发生几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85例胃癌术后行消化道重建的患者,将发生胃瘫的32例患者纳入至研究组,将未发生胃瘫的25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参考相关临床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汇总并分析可能影响胃瘫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围手术期血糖、术前幽门梗阻、围手术期血浆白蛋白、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镇痛泵应用情况等,统计胃瘫发生与各因素的关系。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单因素进行χ~2检验,找出其中P<0.05可能引起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将其再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危险因素对胃瘫发生的影响。结果:本次研究中胃癌术后行消化道重建患者的胃瘫发生率为11.23%(32/285),其中术后7-10d发生胃瘫的占81.25%(26/32),术后10-15d发生胃瘫的占15.63%(5/32),术后15d以上占3.13%(1/32),所有胃瘫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胃功能恢复正常,无2次手术治疗患者病例。胃瘫发生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血浆白蛋白、术前幽门梗阻、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围手术期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镇痛泵的使用均与胃瘫发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ALB<30g/L)、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Ⅱ式吻合、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镇痛泵的使用为胃瘫发生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并发胃瘫并非单一诱发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是导致胃瘫的重要原因。本次研究中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手术期低蛋白血症(ALB<30g/L)、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Ⅱ式吻合、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镇痛泵的使用6个因素为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积极预防胃瘫发生,降低胃瘫发生率,已发生胃瘫的应及早治疗,以促进患者术后胃功能恢复。目前,肠内营养、胃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案在胃瘫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排除梗阻所致机械性胃动力障碍前提下,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对于促进胃动力恢复,避免二次手术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传统出版业正经历着由数字技术引发的新一轮深刻变革。国家非常重视在先进文化传播中新技术的应用,并指出有必要运用高新技术来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建立覆盖面广的文化传播体系。近年来,内蒙古数字出版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和先进发达的地区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主要出版社的数字化建设水平相对落后。此外,数字出版产业的指导政策和适用法律法规都是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制定
笋壳是竹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产量巨大。笋壳的营养价值较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良好的饲料原料。当前,笋壳作为竹笋加工过程中废弃物(丢弃的笋壳和木质化无法食
<正>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特有的中药新剂型,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抢救急危重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泛运用于临床并显示出很好的疗效。伴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