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和虉草等3种禾本科牧草与紫花苜蓿按豆禾间行比1∶1、2∶2、1∶2和2∶1建立混播草地,根据播种当年未次刈割和翌年第1、2茬草刈割后不同混播方式草地土壤0-15cm和15-30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了混播种类、混播比例以及混播组合对土壤养分分布与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禾草种类对播种当年0-15cm土层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而对翌年头茬和二茬草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和二茬草后碱解氮与速效磷含量有显著影响;在15-30cm土层,禾草种类对播种当年及翌年头茬和二茬草后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以及头茬草后有机质含量和二茬草后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 混播比例对播种当年0-30cm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翌年头茬草后0-15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以及二茬草后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影响;在15-30cm土层,混播比例对翌年头茬草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及二茬草后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 豆禾混播比例对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土壤碱解氮含量在0-15cm和15-30cm土层均以2∶1混播最高,1∶1混播最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15cm和15-30cm土层分别以2∶2和2∶1混播最高,1∶1和1∶2混播最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在0-15cm和15-30cm土层分别以1∶2和2∶1混播最高,1∶1和2∶2混播最低;土壤速效磷含量在0-15cm和15-30cm土层分别以2∶1和2∶2混播最高,1∶1混播最低。 豆禾混播组合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影响。0-15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以A3B1(当年)和A1B2(头茬)组合最高,A2B3和A2B2组合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202.32%和63.16%(P<0.05),二茬草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15-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以A1B3(当年)、A1B4(头茬)和A3B1(二茬)组合最高,A3B4、A3B3和A1B3组合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97.19%、152.12%和81.71%(P<0.05)。 土壤碱解氮含量在0-15cm土层分别以A1B4(当年)、A3B4(头茬)和A1B3(二茬)组合最高,A3B3、A1B4和A3B2组合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105.04%、107.90%和94.86%(P<0.05);15-3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以A3B1(当年)、A3B2(头茬)和A3B4(二茬)组合最高,A2B3、A3B1和A2B1组合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72.10%、48.96%和82.41%(P<0.05)。 播种当年0-15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头茬和二茬草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以A3B3组合最高,A2B1和A2B3组合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81.27%和104.76%(P<0.05);15-30cm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以A3B3组合最高,A1B3、A2B1、A2B2组合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54.43%、110.02%和62.52%(P<0.05)。 播种当年0-15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头茬和二茬草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以A2B2和A3B3组合最高,A2B2和A2B1组合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75.32%和60.89%(P<0.05);15-30cm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以A1B1、A3B2和A3B1组合最高,A2B2、A2B1和A2B1组合最低,前者比后者分别高54.06%、63.77%和66.53%(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