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C3在肝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PL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发现、早治疗,对延长病人生存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AFP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肝癌诊断标志物,但其在肝癌诊断中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而目前应用的其它指标还无法替代AFP作为肝癌标志物的价值。鉴于此,寻找新的诊断标志物一直是人们探求的目标。1996年Pilia等人从过度生长综合症中发现了聚糖蛋白家族的新成员——GPC3基因,以后的研究发现:GPC3 mRNA是一个在肝癌细胞内高表达的基因,它在肝癌病例癌组织,尤其是小肝癌患者以及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检出率很高,使我们看到了它作为肝癌潜在的新的肿瘤标志物的广阔应用前景。本项目即以GPC3蛋白为重点研究对象,同时从肝癌组织及血清两方面研究入手,目的是探讨GPC3蛋白作为肝癌组织学及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抗GPC3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鉴定及初步应用。在本实验室对GPC3已经取得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了GPC3蛋白C端523个氨基酸,改进并简化了原有繁琐的纯化方法,得到了预想纯度及浓度的抗原,在此基础上制各了兔抗人GPC3蛋白多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方法鉴定,免疫后的血清效价很高,再利用商品化的蛋白G微球纯化法纯化了该多克隆抗体,通过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的结果提示纯化效果佳。随后我们对该纯化的抗体进行了Western Blot实验鉴定,对相同的肝细胞型(HCC)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同时用免疫前、后获得的兔多抗进行杂交,我们发现:与免疫前兔多抗杂交结果显著不同的是,免疫后的多抗杂交出一条分子量约70kDa的蛋白条带,这与GPC3的核心蛋白带分子量大小相一致,此外也发现在肝癌细胞系HepG2、HuH-7、Hep3B中也有相同的杂交带,在非肝癌细胞系Hela细胞则无此条带;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我们对多例血管瘤旁正常肝组织及HCC、胆管细胞型(ICC)肝癌及配对癌旁肝组织进行了研究,发现正常肝组织不表达GPC3蛋白。26例HCC中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表达GPC3蛋白的比例分别为84.6%(22/26)、30.8%(8/26),在表达强度上,多为癌组织强于其配对癌旁肝组织;7例ICC中,仅有2例可见GPC3蛋白表达。 本研究的第二部分:GPC3在肝癌临床病理中的应用研究。应用第一部分
其他文献
板栗是浙江省开化县的主要栽培果树之一,现有面积2000hm^2,2005年产量150万媳。主要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少的几株,多的大户也只有3000余株。在板栗采收后,坚果常温贮藏易腐烂或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完善,以及人们需求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国内化工行业的发展。然而在化工企业生产间,由于设备长时间的运行经常会出现一些累积性或是突发性的设备故障,
在近年长江流域极端暴雨天气日渐频发的背景下。利用1960-2017年长江流域670个雨量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近60 a长江流域暴雨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主暴
结合工作实际,就中文图书编目中常见的并列题名形式以及并列题名在CNMARC格式中的著录规范进行讨论,根据著录规则提出解决方法。
表遗传学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它决定了基因转录的开关及其表达方式。当人类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后,尤其是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和实施,表遗传学引
近年来随着纤维素纤维单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纤维素纤维生产工艺原液车间设备配台也越来越多,车间占地规模越来越大,设备投资及维护成本也相应增加。造纸制浆工艺和纤维素
马克·吐温与作家朋友郝威尔参加朋友聚会,出门时碰到天降大雨。郝威尔见这扯天扯地的大雨,不禁悲从中来,他喃喃地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吗?"马克·吐温回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