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殖放流是保护渔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措施,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全省增殖工作的“龙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山东半岛南部1984年开始开展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至今除1987年未放流外,其他年份从未间断,2010年在五垒岛湾、桑沟湾、靖海湾、乳山湾、丁字湾、胶州湾、黄家塘湾等海湾增殖放流110699万尾中国对虾幼苗,2011年又在该海域放流了111776万尾。本文就以2010年和2011年放流的中国对虾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开展本底资源量调查、资源增加量调查、相对资源量调查、渔业生产动态调查等,分别就中国对虾放流后各阶段资源量情况、资源分布、放流群体比例、阶段性成活率等生态效益,放流虾产量、产值、利润、回捕率、投入产出比等经济效益,渔民增收情况、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程度等社会效益方面对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做出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山东半岛南部中国对虾自然资源量极低,资源的补充主要依赖于增殖放流,2010年自然群体相对资源量为2.10尾/(网.小时),增殖放流后10d前后相对资源量为219.56尾/(网.小时),放流群体占混合群体的99.04%;2011年自然群体相对资源量为1.22尾/(网.小时),增殖放流后10d前后相对资源量为21.52尾/(网.小时),放流群体占混合群体的94.33%。 2、8月上旬,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10m等深线海域,2010年海域放流虾存活量为3734.00万尾,阶段性成活率为3.37%,相对重要性指数为43.57。2011年放流虾存活量为630.78万尾,阶段性成活率为0.56%,相对重要性为0.24,与2010相比存在明显的年间差异,分析认为造成对虾年间差异的主要是由对虾入海后10d内的突然死亡和海域中其敌害生物的多寡引起的。 3、运用PASW Statistics18统计软件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中国对虾生长特征研究得出生长-体重关系方程、体长生长方程和生长速度方程、体重生长方程和生长速度方程。 另外,计算得出2010年中国对虾体重生长拐点在8月3日,2011年中国对虾体重生长拐点在8月11日。对比历史资料发现,中国对虾呈现生长发育期提前、个体规格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的趋势。分析认为群体规格年间差异性主要受放流苗种种质和饵料基础影响。 4、目前,山东半岛南部中国对虾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秋季渔汛,2010年放流虾回捕产量为1670t,回捕率为2.92%,创产值27784万元,实现利润26301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73;2011年回捕产量为952t,回捕率为2.15%,创产值17908万元,实现利润1641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2.03。回捕率与历史相比属于较低水平,分析原因主要为放流小规格苗种数量增加、水质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所致。 5、增殖放流中国对虾使渔民增收较为显著,2010年中国对虾增殖放流使作业渔船每船纯增产该虾渔获296.46kg,纯增收4.93万元,按每艘渔船配备2人作业,平均每渔民增收2.47万元;2011年增殖放流使作业渔船每船纯增产192.71kg,纯增收3.63万元,按每艘渔船2人作业,则平均每渔民增收1.8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