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当前摆在我国环境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沥液,其污染物浓度特别高,对水资源、土壤、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也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如何达标处理垃圾渗沥液是解决未来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关键。国内外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方法很多,低能耗机械压缩蒸发(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MVC)工艺是物化处理法的一种,该工艺具有运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当前摆在我国环境界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沥液,其污染物浓度特别高,对水资源、土壤、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也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如何达标处理垃圾渗沥液是解决未来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关键。国内外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方法很多,低能耗机械压缩蒸发(Mechanical Vapor Compression,MVC)工艺是物化处理法的一种,该工艺具有运行稳定,耐冲击能力强等特点,能适应各种渗沥液水质的处理需要,目前受到业界广泛关注。本论文依托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沥液处理项目,结合填埋场渗沥液的水质特性,分析低能耗蒸发+离子交换(MVC+DI)工艺的特点,进行低能耗蒸发技术处理渗沥液的机理研究、过程控制试验研究及生产性试验研究,并进行项目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本项目垃圾渗沥液水质连续8个月的监测,分析其各种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渗沥液水质随季节变化不明显,但随着填埋时间的推移,BOD5、COD、SS等呈下降趋势,氨氮则缓慢上升,pH值接近中性且基本保持不变。小试试验分别采样本项目早、中、晚期填埋区内的渗沥液,通过调节不同pH进行蒸发试验,研究COD、氨氮等的蒸发规律和受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渗沥液的整个蒸发过程中,COD和氨氮均呈现出前阶段蒸发量较高,中阶段趋缓,后阶段再缓慢升高的趋势。早期COD挥发量较高,各个时期的氨氮蒸发情况大致相同,且超过90%的氨氮被蒸发出来。碱性条件下COD的蒸发量比酸性条件下的少70%以上,早期渗沥液尤其明显。有机酸和TOC的蒸发量在酸性条件下升高,而醇类的蒸发量几乎不受酸碱性的影响。中试试验利用本项目安装的MVC蒸发设备探究中试应用效果,中试处理规模50 t/d。研究发现,渗沥液经处理后出水pH基本不随运行时间而变化,SS总体呈下降趋势,COD未检出,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冷凝出水再经离子交换处理,使氨氮得到有效去除,最终出水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中试条件下MVC蒸发系统运行费用约65元/t,综合运行成本较高,但是MVC+DI工艺在项目投产后实际应用中,表现出项目投资偏大,综合能耗适中的特点。MVC蒸发系统的实际运行成本比中试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其他文献
对GPS在水准方面的应用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 ,综述了近年来用GPS求定正常高的各种几种方法 ,即多项曲线拟合、多项式曲面拟合、多面函数曲面拟合、加权均值法、非参数回归法和
为了有利的推进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的在能源领域政策的实施,紧抓社会经济生产和科学创新,在能源方面严格按照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尤其是在电力
<正>9月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印发《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对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和互联网群组进行规范,并于2017年10
理论分析表明梯度结构能有效减缓氧化铝陶瓷层与基体结合面上的应力突变,涂层内部最大Mises应力明显降低,合理的梯度结构能改善涂层内部Mises应力分布,改变应力分布特征。为
新时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虽然带动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引发了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豇豆种子经高温高湿(40℃,100%RH)老化处理后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短荚豇豆亚种发芽各项指标下降率平均数以及相对电导率上升率
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河南、甘肃、云南等地。红花用药历史悠久,除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传统功效外,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抗菌、抗疲劳等多种生理活性。红花中主要含有黄酮类,生物碱类,·聚乙炔类等化学成分,目前对于红花药材的质量控制主要集中在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素的含量测定上,很难真正体现红花药材的整体质量和协同功
唐山市青少年宫东区是一个混凝土与钢架联合的复杂建筑,混凝土主体结构南侧与带斜梁落地的钢架相连。采用MIDAS反应谱法和弹性时程对整体模型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并
<正>车辆工程1、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智能化控制,混合动力构型,充电技术,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电池/电机热管理,电机控制等。2、智能网联汽车:国家政策及市场分析,车
通过对高速公路小跨径简支板桥的重车加载实验,发现铰缝设计、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厚度和桥面钢筋网等因素,决定了小桥涵上部梁板的横向铰接能力。在重载车辆的反复作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