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拉玛依油田复杂的油藏地质特征给准确预测油气储量以及制定整体开发方案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根据油藏特征建立静态三维地质模型,为七中区克下组油藏后期加密调整提供调整依据和技术支持,对克拉玛依油田整体开发方案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结合过层井及二次开发三维地震资料对区域断裂进行核实,研究表明克——乌断裂在七中区中部变化较大;通过利用新钻井、取心井资料和大量过层井数据,并对比二次开发三维地震研究成果来进行小层划分和精细对比,将七中区克下组划分为12个小层;以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为重要目标,综合应用各种测井资料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发现七中区克下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较差,部分砂砾岩表现为特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对七中区克下组油藏开展了岩性、孔隙度、渗透率模型以及原始含油饱和度恢复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等工作,根据测井曲线岩性判别标准将七中区克下组岩性分为砾岩、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细砂岩和泥岩5种类型,通过交会图版验证了所建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模型精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恢复了原始含油饱和度;以研究区块内储层特征、油层分布特征、油藏特征为基础,详细研究了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七中区克下组呈砂泥互层分布,泥岩隔夹层发育,S72-3以上层间隔层发育较稳定,向下逐渐变薄,渗透率和层内横向渗透率级差在平面上的变化较大,层内非均质性和渗透率级差变化呈正相关,上部夹层夹层频率和夹层密度较大,单层层间储层参数和非均质性差异较大;根据取心井地质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沉积相、成岩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和微观孔隙结构进行储层分类综合评价,将砾岩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类,发现七中区克下组分布较多的中低渗透非均质层状Ⅱ类储层,并以此确定了有效储层标准。分别使用随机建模和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了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随机建模方法更为有效,为油藏表征和后期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