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学术腐败,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日益凸显,诸如科研人员的自律性差、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学术活动受外部干预过多、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向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术环境的创新和谐。这促使了我国学术环境体制的优化改革工作提上日程。近几年,在国家教育部、科技部及国家科技改革领导小组等部门的带领及工作部署下,联合开展了有关学术环境相关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对当前存在的学术创新力不足、学术环境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于2015年底下发了《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4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优化学术环境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落实举措。本文以《意见》为分析对象,首先详细阐述了《意见》的政策定位、总体思路、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举措;其次,通过对学术环境的相关概念界定,结合公共政策理论,渐进决策理论,运用公共政策模型结合现今学术环境状况开展文件政策研究,从影响政策的因素分析、政策的解决办法和政策的有效性三个方面对政策文件开展深入解析。分别从制度管理因素、社会氛围因素、科研机构因素、人才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对学术环境现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意见》的科研管理环境、宏观政策环境、民主环境、诚信环境、人才成长环境的多角度视角,对如何优化学术环境的措施及办法进行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文章的最后从政策的实施层面及其社会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认为《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当今中国有关学术环境的政策法规体制的合理制定;另一方面,在《意见》的政策保护下,我国学术环境呈现出了多样化、立体化,创新型的良好态势,也充分保障了科研工作者的学术自由,学术平等,学术创新;最终更好地实现我国学术环境的健康,创新生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