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示语是表示指示的语言单位,它是语言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其来源于希腊语,本是“指点”或“标记”的意思。现在,作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示语指表示信息的词语,它是话语和语境之间在结构上的关系的反映。莱文逊认为指示意义有依赖性,要确定指示语的意义必须依赖其所处的语境,而指示语现象是语境和语言关系最直接的,也是最明显的反映。对汉语指示语的理解,也不能脱离具体语境而论,具体的语言环境制约着我们对汉语指示语的理解。传统的静态语境观认为语境是客观存在的,局囿于语境对言语交际的规范和制约,其实不然,言语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交际双方共建语境的过程,也就是说,语境推导指示语意义的同时,指示语对语境也有构建的功能。这是动态语境观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语境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在与听话人交谈的过程中,说话人可以围绕“自我”这个基点,根据交际的需要,选取合适的指示语,来表明说话人自己的立场、态度,从而构建恰当的交际语境,有利于交际的实现。说话人对指示语的选用受说话人、所指信息以及言语交际双方关系、态度等因素的影响。说话人对远近指示语的选择是建立在说话人的心理体验基础之上的,说话人通常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利用指示语本身所含有的心理基础,来缩减或拉近自己和听话人或者所指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由此来表达友好、亲近、生疏或冷漠的感情距离。说话人对指示语的选择也反映了说话人深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并由此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交际语境。可见,现代汉语指示语和语境之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语境对现代汉语指示语有推导的作用,其指示语所提供的信息都来自于特定的语境,离开特定的语境及其信息,言语的指示信息便无从表达;与此相适应,现代汉语指示语对语境也有构建的功能,说话人为了构建有利于实现交际目的的语境,通常会根据言语交际的需要而选用不同的指示语。而正是由于指示语与语境的相互作用,所以留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我们汉语指示语时要树立语境观念;偏误分析时也要结合语境。因而,现代汉语指示语和语境的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对外汉语中指示语应用偏误的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有实践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