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至多元:中国环境法治模式反思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oo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中国环保法治历程,可从环保主体的角度分成三种模式:环境行政、环境司法和社会多元参与。三种模式间并非简单的演进、取代关系:长期以来,环境行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后两种环保模式的兴起更晚进、发展更迟缓。从这三种模式的变迁、互动中,可见其内含各异的理论逻辑,侧重不同的社会功能,呈现着特定历史时期的环境法治面貌。由于人类社会发展与原始自然间的直接、剧烈冲突是当前环境问题(第二类环境问题)的主因,所以,相应环保模式建构同时涉及双重指向:维持社会发展与环保。就此而言,社会发展、环境问题与环保模式间有两种可供观察的动态维度:其一,三者有着并行的动态发展时序,各阶段间存在映射关系,其模式演化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待挖掘;其二,从因果关系上来看,三者构成互为关联的三角结构,形成了“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环保-社会发展-……”的“作用-反作用”链条,若要回顾中国环境法治模式问题,那么各链节间的扭合、长链的构造与延展等等作用关系就不能避而不谈。经验地来看,这两种分析维度拟合了中国环保法治的实然历史状况,以之为分析框架,能更客观、清晰地展示出中国环保法治模式的实践样态与特色内在理论内涵。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比较适应性支持通气( A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为临床寻找更合适的脱机模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环境法律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环境保护主要领域已经基本实现有法可依。然而,与环境立法数量快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近年来环境质量总体恶化趋
期刊
目的探讨预混水杨酸钠(NASAL)对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生存率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AL对照组、2组PQ组和2组PQ+NaSAL预混组。正常对照组(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