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6>纳米粉末及其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澳大利亚学者报道了LaB6纳米粉末具有近红外光和紫外光优异的吸收/散射作用,立即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LaB6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光学应用的探索已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LaB6纳米粉末,通过主要工艺参数的调整确定其最佳合成工艺,最终得到高纯度的LaB6纳米粉末。同时,借助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等对其组织与结构进行表征,并系统研究了LaB6纳米粉末的高温稳定性、磁性及光学性能,最后对LaB6纳米粉末/聚酰亚胺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材料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LaCl3-NaBH4体系比La2O3-H3BO3等体系更适于制备高纯度的LaB6纳米粉末。合成工艺的主要参数为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原料配比以及合成助剂(Mg)。失重-差热分析结果表明,LaCl3-NaBH4体系在513℃即可开始发生反应,反应温度为900℃时,产物结晶度低,当反应温度为1200℃时,结晶完整;保温时间由1小时延长至3小时,晶粒尺寸增加;随着体系中B含量的增加(由La:B为1:6渐增至1:12),产物中过渡产物LaBO3减少;反应助剂Mg的加入能消除过渡产物LaBO3,但会生成新的难以去除含Mg杂质MgO等。最后,优化工艺参数制定最佳工艺合成高纯度的LaB6纳米粉末。合成的LaB6纳米粉末结晶好,晶粒尺寸为20~70nm,晶粒多呈立方体状,结晶完整的LaB6纳米单晶外包覆着厚度为1.5~2.5nm的非晶层,晶格参数a=0.4104nm,优先生长方向为[100]和[110]晶向。粉末中La和B的原子比La:B≈1:4.05,大于理论值,应为LaB6单晶外包覆的非晶层所致。LaB6纳米粉末的高温稳定性好,但远低于微米粉末。自640℃开始剧烈氧化,至1200℃LaB6纳米粉末几乎全部被氧化为La(BO23,氧化物结晶差,粒径远超出纳米范围。LaB6纳米粉末为抗磁性材料,磁性弱于弱顺磁性的LaB6微米粉末,很难被磁化,且磁化后保持磁化状态的能力很差。B6结构中间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不同,导致LaB6的磁性远弱于CaB6,以及进入纳米尺度时,LaB6纳米粉末转为抗磁性而CaB6纳米粉末转向铁磁性。LaB6纳米粉末在中红外区有5个大的吸收带,其中1130 cm-1和3438 cm-1处的吸收带对应B6结构中具红外活性的2个T1u声子。其拉曼光谱有四个峰,分别在212 cm-1、680 cm-1、1078 cm-1和1217 cm-1处,与LaB6的四个声子T1u、T2g、Eg和A1g相对应,证实了LaB6的形成。LaB6纳米粉末对紫外线大部分吸收,可见光大部分透过,对780-2020nm范围的近红外光有明显吸收。相对于微米粉末,LaB6纳米粉末在中红外和紫外-可见-近红外的吸收带出现蓝移和红移并存、宽化和窄化并存的现象,中红外区甚至出现了新的吸收带,与纳米粉末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应变及纳米效应有关,同时拉曼峰的峰形宽化,可能与LaB6晶格的畸变或内部应力有关。本研究应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出LaB6纳米粉末/PI、PMMA复合薄膜,并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将LaB6纳米粉末直接分散于聚合物预聚体或单体中,预聚体(PAA)亚胺化(PI)或单体(MMA)聚合(PMMA)生成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复合材料。硅烷作为偶联剂使LaB6纳米粉末在聚合物中均匀分散。复合薄膜的中红外光谱证实了复合薄膜的成功合成,且透过率均低于1.05%,特别是400-1800cm-1段,透过率可低至0。LaB6纳米粉末/PI复合薄膜可吸收全部的紫外线以及部分可见光,LaB6含量在0.5%以上的薄膜会对近红外光产生明显吸收,但同时降低对可见光的透过,LaB6纳米粉末/PMMA复合薄膜可大幅吸收200-230nm的紫外线以及少量近红外光,同时透过80%以上的可见光,不影响薄膜的透明度。复合薄膜随LaB6增多吸收增强。
其他文献
透水砖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建材,它具有良好渗水性及保水性,能很好的缓解城市由于被不透水地面铺装覆盖所带来的“城市荒漠化”及“热岛效应”,有利于保持城市水平衡。将污泥应
本文旨在研究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沿海城市一直是经济较发达区域,它集中了港口、工业、物流、养殖和休闲旅游等海洋产业。众多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沿海城市的滨海区域
转录组测序(RNA-seq)在分析基因融合、剪接变异、基因表达谱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单细胞RNA-seq为揭示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异质性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迅速下降,RNA-seq在血液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现结合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的报道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轧辊是轧钢生产中的主要耗备件之一。随着轧钢技术的发展,轧机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轧辊质量特别是轧辊的热疲劳性、强度及韧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贝氏体尤其
以镁合金为代表的轻金属材料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交通运输领域,轻质材料能够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起到经济环保兼顾的效果;同时轻质材料在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