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戏作词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16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作词,即题序中标明“戏作”的词,始自北宋中期苏轼、王齐愈、黄庭坚等人。王国维曰:“诗人视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也。然其游戏,则以热心为之。故诙谐与严重二性质,亦不可缺一也。”戏作词虽题为“戏”,并非皆为游戏之作,词人亦在其中寄寓深意。现存北宋戏作词37首,南宋戏作词172首,南宋是北宋的近乎5倍。南宋是宋代戏作词创作的高峰时期,戏作词内容、情感等诸方面在南宋也有较大突破与发展。本文以南宋戏作词为研究对象,结合文艺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本细读法与比较研究法,探讨南宋戏作词的主题内容与艺术特征、各个时期的情感取向,进而分析“戏作”的创作心态与产生原因,最后对南宋戏作词进行个案研究。第一章概括南宋戏作词的内容和艺术特征。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将南宋戏作词的内容书写归纳为社会交际的反映、自我内心的叙写与天地万物的戏咏三类,并分析南宋戏作词的艺术特征。第二章以时代为轴,纵向探讨南宋不同时期戏作词的情感取向。南宋前期,戏作词的情感取向以隐居山林之适和物是人非之慨为主;南宋中兴时期,社会的鼎盛发展促使词人在戏作词中书写升平气象之喜,时朝廷奉行主和之策,不少爱国志士亦借戏作抒发报国无门之愤;南宋后期,国势危急,权相把持朝政,词人们一方面以戏作词讥刺朝廷的偏安一隅,另一方面也因徘徊权力体系下层无力关注政治,遂将目光集中于日常生活上,以戏作词写生活交际之乐。第三章分析“戏作”创作心态与产生原因。结合词作内容与情感,“戏作”所反映的创作心态具有谐趣、自谦、随意和故作潇洒的多重内涵,而谐谑风气、时局形势、个人经历是产生如此创作心态的重要原因。第四章选取南宋戏作词的典型个案向子諲、辛弃疾,分析其戏作词,以印证和补充宏观研究。
其他文献
艺术的间离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核心论点是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以及艺术对意识形态内在批判的可能性问题。艺术间离理论经历了从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理论、阿尔都塞的“移置效果”理论到马舍雷的“离心结构”理论的发展,是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成果之一。“间离效果”理论是艺术间离理论的伟大开端。布莱希特的“史诗剧”反对传统戏剧中的“共鸣”理论和“移情”理论,致力于
王葆心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其一生著述丰赡,在文学、史学、教育学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文学研究而言,王氏在文章学、文体学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贡献。本文主要以王葆心《古文辞通义》与《经义策论要法》两部著作为据,对其文体学思想展开专题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概述王葆心的生平、著述及撰作背景。从“求学”与“治学”两个层面梳理了王氏主要的生平经历;择要介绍了王氏的著述情况,着重对《古文辞通义》《经义
成语承载着民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了解一个国家的成语,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化、习俗等情况。中国和越南是邻邦,历史交流密切;两国的成语携带着各自的文化基因。对汉语和越南语成语进行对比研究,对了解两国的历史、民族心理、语言特点、文化交流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汉语和越南语中与饮食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成语作为研究对象,以普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理论,考察这些成语的构成、来源、修
在差分隐私的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中,哈密顿蒙特卡罗模拟是一种重要的参数学习方法。传统的哈密顿蒙特卡罗模拟加入差分隐私时,一般会利用梯度的扰动来进行隐私保护,但是梯度对误差的敏感度非常大,因而学习结果并不理想。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子样本数据上的哈密顿蒙特卡罗模拟算法,通过对数据集随机选取子样本以及对相邻两步的马尔科夫链的对数似然进行裁剪,进而实现隐私的保护。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避免了梯度扰动的问题,而且适
现代汉语比况短语的语义功能丰富,是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经常使用的短语,也是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惑的短语,特别是对于比喻类比况短语和比较类比况短语,留学生更是容易混淆。而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着重区分比喻类比况短语和比较类比况短语的研究比较少,在对外汉语方向上也鲜有成熟的探索和教学建议。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比喻类比况短语和比较类比况短语的语义功能及用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从
本文以汉语并列式变义复词为研究对象,以原型范畴、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为理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并列式变义复词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第一,依据并列式变义复词的界定标准,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进行穷尽式统计,筛选出356个并列式变义复词。根据《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义类体系,描写并列式变义复词的义类分布情况。统计各词语素义和词义分别占据各义类
开元、天宝时期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充满传奇的帝王情爱和沉浮俯仰的盛衰之变使其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重要话题。而南宋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前代的优秀创作使得南宋诗人对这一题材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他们在诗歌中不断吟咏、追忆、反思开元、天宝时期的盛衰变化。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四章对南宋诗歌中开天兴衰书写进行梳理与探讨。第一章简单介绍南宋以前的诗歌中对于开元、天宝时代的书写。首先是经历了历史巨
清代杜詩學文獻厚積薄發,注杜名家(5出。目前學界對清代杜詩學的研究依然遠未窮盡,在名家光環的掩映下還有一大批注本等待着被發掘,范廷謀(1659—1734?)的《杜詩直解》(以下簡稱《直解》)就是其中一部。此書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見整理,研究成果也較爲零散,因而不被世人知曉。事實上該書注釋簡潔,解詩獨出機杼,具有較大的杜詩學研究價值,故本文以國家圖書館所藏《杜詩直解》爲底本,在點校整理的基礎上對文本内
《风俗通义》约成书于政局动荡的东汉末年,是一部记述汉代社会风俗历史的重要著作。应劭在著述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儒学典籍,尤其是对《诗》的引用,数量可观。这是由经学在汉代的正统地位,以及《诗》在经学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应劭在著《风俗通义》之时,本着“辨风正俗”的宗旨,大量引用了《诗》中的经典文本来支撑写作。这些引《诗》在形式上、内容上都呈现出一定的特色。形式上,或以“《诗》云”“《诗》曰”“《诗》说”等词
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25)迄献帝刘协建安二十五年(220),历时近二百年。相比西汉,社会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在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普遍崇尚博学之风,学术氛围浓厚。这一时期的学术,上受西汉经学的影响,下为魏晋玄学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过渡意义。这一时期的士人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勤于著述,是东汉学术传承与兴盛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作内容不仅包含经学、史学、文学,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