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税工作的重点,作为非税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收费,一直就是财税界研究和讨论的重要内容。从上世纪末开始,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就围绕着政府收费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不断改革实践。从目前看,税费改革的目标取向大体明确,全国范围的治理“三乱”工作成效明显,农村税费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应该看到这些成果的取得只是阶段性的,政府收费的性质和作用尚未形成共识,规范的政府收费制度仍未建立。因此,进一步明确政府收费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规范长效的政府收费制度,避免“三乱”问题卷土重来,仍是摆在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论文以优化我国政府收费制度的设计为目标,从政府收费概念等一般性理论开始,介绍和评析政府收费理论、政府收费的经济效率以及政府收费的一般定价模型等基本理论,研究和总结国外市场经济国家收费管理的一般经验,最后把重点集中在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收费制度问题上。
具体而言,本论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观点:
1、界定了政府收费的概念、内涵、特征和适用范围。认为政府收费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部门)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其提供特殊服务或准公共产品直接受益的微观主体收取的一种价格。其特征是直接受益性、自愿性、矫正性和非普遍性,它是不同于税收的另外一种财政收入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融资的一种方式。在特定的领域,政府收费不仅对经济的扭曲要小于税收,其对提高效率、确定公共产品的数量、改善公共产品质量、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也有税收不可替代的特性。因此,政府收费的存在是客观必需的。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并不是市场失灵的唯一替代,还有社区、非营利组织以及私人和政府部门合作等多种次优形式。即使政府替代市场是合意的,仍要比较税收融资和收费融资的经济效率,只有收费融资的社会正效益大于税收融资的社会正效益时,收费才是可取的。同时,采用政府收费的方式,并不必然意味着可以改进效率,收费标准制定不当也会使效率受到损害,特别是在某些具有行政垄断因素的场合,因此,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是政府收费改进效率的关键。
3、介绍了美、加等5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收费的规模和管理。比较5个国家政府收费管理的异同点,总结政府收费管理的一般经验。认为:政府收费有其本质规律,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各国的政府收费模式并不是千篇一律,在实践中是有差别的。我国政府收费制度的设计决不能照搬别国经验和模式,必须结合国情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政府收费制度。
4、分析了我国政府收费制度的变迁历程,认为我国政府收费经历了“诱致性”和“强制性”两次变迁。认为虽然政府收费的规模膨胀、管理混乱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究其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来说,至少在两个方面仍有其积极作用,一是在当时中央、地方财政汲取能力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收费筹集资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困难,特别在当时的转轨时期,分散了改革的风险。二是改革初期,随着个人收入增长,公众压抑已久的“公共需求”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爆发”,出现旺盛和多样性需求,政府通过收费满足了社会需求。
5、论文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政府收费制度,即“适度分权、决策科学、管理有序、机构合理、支出规范、监督有力”的政府收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