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及老年性、药物性耳聋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聋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致病。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耳聋不仅包括单基因遗传性耳聋(如:非综合征型耳聋),多基因遗传性耳聋(如:老年性耳聋),还包括线粒体相关性耳聋(如:药物性耳聋)等。以上各方面耳聋遗传病学的研究为聋病的防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深入和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简称HapMap计划)的实施和不断完善,在遗传学高速发展的后基因组时代,遗传性耳聋的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如今,在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技术平台的发展中应运而生的第三代遗传学标记单核苷酸多态(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众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其应用于遗传性耳聋致病基因及易感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也将成为遗传性耳聋研究的流行趋势和关注热点。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单核苷酸多态作为遗传标记,在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成功定位及筛查出一个全新的耳聋相关基因;探讨了常见耳聋基因GJB2、12S rRNA和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性耳聋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及追溯了线粒体12SrRNA C1494T突变的起源。一、非综合征型遗传性听力损失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筛查及鉴定研究本研究选用单核苷酸多态(SNP)及微卫星标记(STR)作为遗传标记,利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分步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非综合征型耳聋大家系(HN-W078)进行了耳聋致病基因的定位、筛查和鉴定工作。HN-W078家系为一个5代相传的耳聋大家系,耳聋患者的听力学表型为迟发性、渐进性、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首先,选取SNP作为遗传标记,利用Affymetrix 5.0 SNP基因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将HN-W078家系的致病基因初步定位于12号染色体12q24.31-12q24.32区域(最大LOD值=5.656);之后,选取初步定位区域内及附近的16个微卫星标记进行精细定位及单倍体型分析,将该致病基因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12S86和D12S1612之间的区域(最大LOD值=5.35)。通过定位区域候选基因直接测序筛查的方法,我们在DFNA60基因的EXON4外显子中发现了与此家系疾病表型共分离的突变位点c.377C>T(p.S126L)。对整个家系和500个听力正常人进行该位点的酶切检测,均证明只有家系中的耳聋患者携带此突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DFNA60基因编码的蛋白在耳蜗中多处表达,包括Corti’s器,血管纹,螺旋韧带等。此结果为阐明DFNA60基因突变引起的迟发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注:此位点及致病基因为全新发现,尚未发表,均暂用DFNA60表示)。二、老年性耳聋遗传易感基因的筛查老年性耳聋,亦指年龄相关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的听力下降。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影响,衰老的过程逐渐提前,听觉器官也不例外。本研究通过普查的方法共收集到662名不同听力水平的中老年人研究对象(40岁至90岁);根据听力下降水平共分为四组;首先选取GJB2基因、12s rRNA基因及GSTT1/GSTM1基因作为老年性耳聋的遗传易感候选基因,通过直接测序和多重PCR的方法,研究了GJB2、12S rRNA和GSTT1/GSTM1基因与老年性耳聋遗传易感性的关系,初步探讨了不同听力水平中老年人的老年性耳聋遗传易感性差异的遗传学基础。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GJB2基因的109G>A、608T>C杂合突变和12S rRNA A827G同质性突变均可增加老年性耳聋的遗传易感性,但没有检测到GSTT1/GSTM1基因的多态与老年性耳聋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本研究不仅为大规模、多中心、多学科联合研究老年性耳聋遗传易感基因收集了宝贵的老年性耳聋研究对象资源,同时提供了常见耳聋基因与老年性耳聋遗传易感性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三、线粒体12S rRNA C1494T突变的遗传学及起源性分析线粒体12S rRNA基因是一个与耳聋相关的热点基因,其中位于高度保守区域的12S rRNAA1555G和C1494T突变与药物性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密切相关。迄今为止,一共报道了8个12S rRNA C1494T突变的药物性耳聋和非综合征型耳聋中国家系,这些家系内及家系间母系亲属的发病年龄、外显率以及听力下降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说明12S rRNA C1494T突变不是影响耳聋表型的唯一因素,药物、线粒体单体型、核修饰基因以及线粒体第二突变均可能影响耳聋的外显率。本研究对基于聋病分子流行病调查发现的13个12S rRNA C1494T突变家系进行了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以及全面的遗传学特征和单体型分析。通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排除了线粒体DNA第二突变位点以及mt DNA变异体对12S rRNA C1494T突变耳聋家系外显率的影响;通过13个家系先证者的线粒体单体型分析发现,来自中国7个不同省份的13个12S rRNA C1494T突变耳聋家系分别属于A,B,D,D4,D4b2,F1,M,M7c,N9a1,和H2b单体型,明确了12S rRNA C1494T突变在进化过程中具有多起源性。对以上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氨基糖甙类药物是目前唯一明确的12S rRNA C1494T突变外显率的影响因素,12S rRNAC1494T突变携带者避免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是预防药物性耳聋最有效的方法。此研究为在正常人群中大规模筛查12S rRNA C1494T突变提供了确实的遗传学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莫扎特是音乐发展史中罕见的天才作曲家,他创作的多产是令人惊叹的。尤其是在歌剧创作领域十分突出。他一生的三十五年中,有二十五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二十二部歌剧。本
本文从扬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入手,对扬琴传统流派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将中国扬琴传统流派的差异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全文由“引言”、“中国扬琴和传统流派概况”、“中国扬
1990年之前,以硅(Si)、锗(Ge)为主元素的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占统治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信息的存储、传输及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砷化镓(GaAs)为代表的第二代化合物半
我国汽车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有20多年的历程。随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汽车产业外商投资企业取得了显著的市场地位,成为主导中国汽车市场的生产和供应中心。利用外
清道咸年间,程恩泽、祁寯藻倡导以杜、韩、苏、黄为宗,力矫乾嘉诗风肤廓、平弱、流易之弊,出自程氏门下的何绍基、郑珍、莫友芝及同治中兴名臣曾国藩等人一起推扬阐衍,将宋诗
本文对明清漆器制作工艺及其生产进行专门研究,重点讨论这一时期漆器的制作工艺及其生产状况,主要从漆器发展沿革与明清漆器、明清漆器制作工艺、明清漆器生产状况、著名漆工
本文基于对品牌理论和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文献研究,探讨了服务产品的内容与特点。通过对顾客感知和服务价值的理论分析,力图探索客户选择服务产品时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选择
随着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土地相对稀缺性增强,土地集约利用增多,综合用地在城镇中所占比重快速增长,其地位也愈显重要,特别是在城镇土地出让中规定的土地用途也有很多为综合用
当前中国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体系,而利用虚假财务报表资料进行贷款欺诈是较普遍的现象。以往文献主要是从股权融资动机来研究企业的业绩操纵行为,还缺乏系统全面的基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