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心肌细胞丢失、瘢痕形成及心室重构是造成心脏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最终导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细胞移植治疗是治疗心脏疾病的一种新策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目前被认为是细胞移植治疗最理想的种子细胞。研究BMSCs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对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疾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课题旨在通过生物诱导及5-氮胞苷(5-aza)化学诱导等方法体外诱导BMSCs定向分化,检测.BMSCs是否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观察5-aza对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并在体外建立各种模拟心肌内微环境模型,对BMSCs分化的各种可能机制作一探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和胚胎心肌细胞,取第4代BMSCs进行诱导实验,分为生物诱导组和化学诱导组。生物诱导组分别采用胚胎心肌细胞与BMSCs直接混合培养、胚胎心肌细胞与BMSCs间接混合培养及胚胎心肌细胞匀浆液诱导培养BMSCs,6天后进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检测,观察BMSCs是否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化学诱导组采用5-aza进行诱导处理,分别取浓度为5、10、15μmol/L的5-aza对BMSCs进行诱导处理,处理时间又分别分为12小时、24小时、48小时三个时间段,然后继续用BMSCs培养液培养28天后免疫细胞荧光染色鉴定。同时,本实验还观察了5-aza对第4代BMSCs生长增殖的影响,取生长良好的第4代BMSCs经5-aza处理24小时后继续培养,然后间隔24小时作一次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处理和统计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BMSCs呈梭形成纤维样细胞形态,贴壁集落样生长,但传至10代以后,细胞逐渐失去增殖能力,生长逐渐停止。2.体外能成功分离、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