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氢纳米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山东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能是清洁新能源,氢能以其资源丰富、可再生、热效率高等优点备受关注。目前缺少一种安全、有效又经济的储氢方法是影响其商业开发的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气态、液态和固态储氢方法都不是理想的方法,达不到商业运用尤其是作为车载移动能源应用的标准要求。目前广泛研究中的储氢材料有:碳基纳米材料、金属氢化物、MOFs结构储氢材料和有机小分子储氢材料。尽管有的研究认为有些材料的储氢密度已经很高,但是作为实际运用中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对金属铝的氢化物储氢性能的研究已经报道很多,但是在可移动存储设备的实际使用中依然有问题。本文研究的铝团簇储氢的机理有别于铝的氢化物。铝的氢化物储氢是通过金属对氢原子的化学系附完成的,而铝团簇是利用电荷极化达到吸氢的目的。本论文的工作是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的第一性原理进行的。Al10Li8团簇被Kumar认为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我们先研究证明D5h结构的Al10Li8是最稳定的结构,又研究了其储氢能力和储氢机理。我们发现由于D5h结构的带隙是同分异构体中最宽的,而且Al-Al键是共价键,这两种因素决定D5h结构的Al10Li8是最稳定的。我们又对比了两种同分异构体的化学活性,验证了D5h结构的稳定性。Al原子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使Li原子带0.84个正电荷,促进了Li对氢分子的吸附。我们研究发现Al10Li8团簇的储氢机理符合Puru Jena提出的电荷极化机制。最后计算得到Al10Li8的理论最大储氢质量百分比达10.4wt%,平均结合能大约为77meV/H2。对由Al10Li8组合成的管状纳米材料,我们取Al3oLi32为研究对象,研究得到其理论最大储氢质量百分比达9.5wt%。若其足够长或无限长,理论最大储氢质量百分比达7.4wt%,平均结合能大约为80meV/H2。因此,这种纳米材料可以作为理想的储氢材料。过渡金属是对氢的吸附能较大,然而大量过渡金属会在基底产生聚集效应。寻找一种材料,使过渡金属原子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材料表面是目前大量研究的重点。多聚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具备了这个要求。我们又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在多聚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上施加不同方向的应力对其储氢能力的影响。多聚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TMPc)呈片状结构,我们先研究3d、4d过渡金属与酞菁的合成情况,我们又研究TMPc在被拉伸不同程度时对氢分子的吸附能,发现在一定的拉伸范围内,拉伸的程度越大,过渡金属与吸附的氢分子距离越近,氢分子的氢键越长,此时TMPc对H2的吸附能也越大。当压缩TMPc片时,随着压缩酞菁片的程度增加,吸附能逐渐减少直至过渡金属原子不吸附氢分子。 TMPc吸氢的机制符合Kubas的电荷转移机制。3d过渡金属酞菁化合物储氢的理论最大质量百分比为1wt%左右。这是因为一方面在TMPc片状结构上,氢分子只能吸附在过渡原子上,由于空间局域性多个氢分子存在时它们之间有排斥力,影响了总的吸氢个数。另一方面,过渡金属吸氢是通过未占据d轨道与氢之间的电荷转移完成的,这就决定了如果过渡金属d轨道已被占据,其储氢能力势必较弱。研究表明,压缩TMPc可使其对氢分子的吸附能降低,可使已经吸附的氢分子释放。
其他文献
近几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在光电探测器、光伏电池、发光器件和光电传感器中的成功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所制造器件的研究大部分都基于(100)和(112)等面,很少有涉及晶体晶轴与器件性能关系的研究。在本研究工作中,我们沿着与CH_3NH_3PbI_3晶体的晶轴成不同角度的方向切割样品。用切割出的样品制造出光电探测器和有机场效应管(Organic field
学位
金属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不仅有很多独特的性质,而且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控光,因而受到广泛关注。表面等离激元对金属结构的几何参数、对周围介电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而且
媒介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环境的改变,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对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现今,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的速度
由于量子失协能够描述量子纠缠不能涵盖的非经典关联,所以近年来量子失协的研究就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非X态的两粒子的量子失协、几何失协以及量子失协在通过
多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验研究显示,哺乳动物的心室电生理活动,是由心室细胞膜上的各种跨膜离子电流(主要有Na+、K+、Ca2+等离子)共同参与而完成的。正是由于这些离子的共同参
本论文运用含时量子波包方法研究了F~–+CH_3Cl→FCH_3+Cl~–和OD+CH_3/CHD_2→O+CH_3D/CHD3反应体系。计算了反应物不同振转态的积分散射截面;研究了基于同一份总量下,翻越反应势垒的能量有效性;并对两反应体系的速率常数进行了理论计算。波兰尼法则关于反应能量有效性的研究完全是通过势能面上鞍点的位置得出的。本文中,我们对F~–+CH_3Cl→FCH_3+Cl~–反应体系
低温致密区域是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相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区域,由于夸克之间的反对称道是吸引的,而低温致密夸克物质形成费米面,所以在费米面上的两个
自旋电子学在现代凝聚态物理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有机功能材料与自旋电子学的相互结合,产生了许多令人惊喜的现象,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从而形成了一门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