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在兔深低温停循环模型下,PI3K/Akt信号通路与肺部细胞凋亡的关系;研究使用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兔深低温停循环模型下PI3K/Akt信号通路及肺部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选取15-20周龄新西兰白兔18只(2.8-3.9kg),将1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深低温停循环组(n=6)、乌司他丁后处理深低温停循环组(n=6)。麻醉后深低温停循环经右腋动脉、右房插管进行动脉灌注和静脉引流,主动脉根部荷包缝合进行停跳液灌注。正常对照组献血后立即开胸,假手术体外循环插管后直接取肺组织。深低温停循环组和乌司他丁后处理深低温停循环组在体外循环将体温降至19℃-20℃后,停循环1h,然后转机复温,在复温至30℃后复跳,乌司他丁后处理组经回流室给药。并行或停机观察1h后取肺组织。烘干处理肺组织,测定各组肺干湿重比差异;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TUNEL法测定肺部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测定Akt,p-Akt,CytC,Caspase 9四种蛋白在各组间表达差异。研究结果深低温停循环组与对照组,深低温停循环组与乌司他丁后处理深低温停循环组在肺组织干湿重比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深低温停循环组、乌司他丁后处理深低温停循环组<深低温停循环组(P<0.05);HE染色显示,深低温停循环组肺组织损伤最为严重,乌司他丁后处理深低温停循环组肺组织损伤较深低温停循环组轻。TUNEL法显示凋亡指数深低温停循环组>乌司他丁后处理深低温停循环组>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乌司他丁后处理深低温停循环组较深低温停循环组p-Akt表达量升高,CytC、Caspase9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了深低温停循环肺部细胞抗凋亡过程,乌司他丁后处理可有效减轻深低温停循环引起的肺损伤,有效抑制肺部细胞的凋亡,其抑制肺部细胞凋亡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目的评价成人法洛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行一期根治术的术后院内早期结果,探讨成人法洛氏四联症一期根治术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恢复时间延长的差异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单中心165例成人TOF患者行一期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评价早期手术效果。依据ICU恢复时间分为恢复时间延长组(ICU恢复时间超过总体75%分位ICU恢复时间)40例和正常恢复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白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大小、主动脉骑跨程度,合并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畸形等情况,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本组患者行TOF 一期根治术后院内死亡3例(1.82%)其余患者均恢复出院;住院时间(15.81±8.43)d,术后ICU时间(2.32±2.35)d;发生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13例(7.88%)。单因素分析显示:恢复时间延长组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159.28±65.01)×106/L]、术前 LVEF 水平[(61.55±7.77)%]低于正常恢复组[(183.21±64.50)×106/L、(64.46±6.91)%](P<0.05),体外循环时间[(189.21±95.8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4.93±52.69)min]较正常恢复组(107.62±35.62)min 长(P<0.05);2 组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术前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尿素氮、LVEDVI、VSD大小,主动脉骑跨程度,合并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畸形比例以及跨瓣环补片应用、合并瓣膜手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TOF患者行一期根治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术后院内早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