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变相吸收”的认定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gr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全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作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方式之一,“变相吸收”的案件数量也大大增加。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以更加隐蔽的方式“变相吸收”,给司法认定工作增加了很多难度,带来了不小压力。尽管近十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部司法解释对“变相吸收”进行规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加上法律和司法解释本身存在漏洞与冲突,导致实践中适用时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文章从实践出发,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索实践中如何认定“变相吸收”,发现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变相吸收”的法律概念可溯及至1995年的《商业银行法》,伴随着1997年《刑法》的出台正式进入了刑法典的规制范围。在经过酝酿期、起步期和完善期后,立法内容更加详细却同样暴露出很多问题,引发学界争议和思考。针对“变相吸收”的去留和认定,学界的理论争议可分为“改变现状说”“维持现状说”“限制现状说”三种学说。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作用于理论。选取浙江省和东北三省2011至2019年司法实践中的427起涉及“变相吸收”的案例为研究材料,梳理司法实践列举的“变相吸收”类型和认定倾向,发现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对兜底条款适用存在问题,立法上规定笼统,未准确界定其内涵,司法上认定也存在不清晰的现象。第二,“民间借贷”与“变相吸收”的界限不明确,混淆了吸资性民间借款行为与民间借贷行为,变相扩大了打击范围,成为了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的主要争议焦点。第三,“变相吸收”与“非法吸收”未明确区分,二者在实践中经常混淆,裁判文书说理论证薄弱,规避了司法认定的重点和难点,不能起到识别形式、内容更加隐蔽的“变相吸收”的作用。完善“变相吸收”的认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运用同质性解释方法适用兜底条款,在认定“变相吸收”时注意兜底条款的适用;从遵循刑法谦抑性原则、考察资金用途、合理判定责任三个角度规范“变相吸收”的入罪门槛,做到精确打击;加强裁判文书的说理论证,讲究说理的逻辑性和针对性,尤其是把握好“变相吸收”与“非法吸收”的区别,提高识别“变相吸收”的能力。此外,由于审判人员裁判的疏忽,导致实践中出现法条扩张适用、同案不同判等问题,需要审判人员夯实理论功底,提高知识水平,做到依法公正裁判。从立法和司法两个角度提供完善的保障,合理识别和认定“变相吸收”,服务于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局。
其他文献
近四十年来,向日葵迅速发展成为了产量仅次于大豆的油料作物。不同批次和质量的葵花籽因为品质的区别,价格也存在较大差异。当前,种子市集上葵花籽品种繁多,鱼龙混杂,以次充好的情况频繁发生,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为保证消费者权益,有效的鉴定葵花籽的油用品质,迫切的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对葵花籽中的蛋白、水、油脂含量等主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对样品品质进行定性分析以便分类识别。近年来,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和不断深化,中国的城市化也开始迅速推进,并呈现出高速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和不完全城市化等具体特征。转型期中国城市化呈现的上述特征,是经济发展
近些年来,硅橡胶以其无味无毒、耐高温性以及耐寒性等特点,在高温和寒冷条件下,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强度和弹性;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耐光性和耐老化性,耐氧性和耐老化性以
初中三角形的学习对整个几何学习都至关重要,且内容又尤其繁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难以建立知识间联系及把握整体内容,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认为,思维导图对教学中搭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教师对其本质及作用并不清楚,导致思维导图的运用是盲目的,不知面对具体数学内容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基于此,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如下研究: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