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地下洞室脆性围岩断裂损伤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

来源 :河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型地下工程的不断兴建,并且埋深越来越大,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的相关岩石力学问题研究显得格外重要,针对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原位试验研究、力学模型的构建和数值分析程序的开发。在洞室围岩的相关岩石力学问题中,由于围岩自身的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也不是很完善,学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求一个能够描述岩石应力一应变全过程的理论模型,并且能够很好的解释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宏细观力学特征表现,但是由于岩石力学特性的复杂性,岩石的力学模型一直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由于实际工程中岩体的复杂性,如何采用合理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地下洞室岩体的力学性质进行很好的模拟也一直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选择地下洞室脆性围岩的相关力学特性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均匀化原理、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手段建立了脆性岩石的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室内试验数据对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把该模型应用到两家人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中去。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本文首先对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和脆性岩石的理论研究等进行了综述分析,主要包括四个方面:(a)大型地下工程岩石力学问题研究;(b)脆性岩石破坏力学和各向异性力学特性研究;(c)微裂纹断裂扩展力学研究;(d)岩石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2)由于岩石内部存在大量的微裂纹,而微裂纹的断裂扩展力学特性对岩石的宏细观力学特性表现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对岩石内部微裂纹的断裂扩展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基于最小J<,2>准则对张拉裂纹和压剪裂纹的起裂角进行了分析,对于压剪微裂纹的起裂角来说,考虑裂纹面的摩擦滑移对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并且对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下压剪微裂纹起裂角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引入岩石的强度准则建立了微裂纹的断裂破坏判据,并且利用该方法对微裂纹的断裂扩展力学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 (3)在认为岩石内部微裂纹服从一定的统计分布条件下,对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内部的微裂纹进行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分析,对于压剪微裂纹来说,考虑了主裂纹面的摩擦滑移作用,得到了翼形裂纹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表达式,并且定义了翼形裂纹的断裂扩展准则。同时对脆性岩石的损伤变量和损伤演化方程进行定义,在此基础上建立脆性岩石的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可以分别对拉伸应力和压缩应力条件下脆性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模拟。通过对损伤本构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了各参数对模型以及对岩石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且说明了各参数的物理意义; (4)利用脆性岩石的室内试验数据对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及验证,试验数据包括3部分:(1)单轴拉伸试验;(2)单轴压缩试验;(3)三轴压缩试验。通过不同应力条件下脆性岩石的室内试验数据对本构模型的模拟及验证,表明本文提出的脆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脆性岩石的单轴拉伸、单轴压缩以及三轴压缩力学特性; (5)针对圆形洞室和椭圆形洞室的开挖损伤区计算问题,利用FEM方法对本文提出的脆性岩石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数值实现并计算,同时采用经典弹塑性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圆形洞室和椭圆形洞室脆性围岩安全系数和开挖损伤区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弹塑性模型去分析大型地下洞室脆性围岩的稳定性问题并不是非常理想,这主要由于常用的弹塑性模型一般适用于浅部岩体力学的计算分析,对于深部岩体的计算分析,无论是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还是破坏判据都不能完全用已有的弹塑性模型来解决。对于复杂形状和大模型的地下洞室脆性围岩开挖损伤区计算问题,利用FDM方法的FLAC3D软件,基于二次开发技术对模型进行数值实现,并且应用到两家人水电站大型地下洞室群的计算分析中去,并且与经典弹塑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其他文献
城市中小跨径钢桥普遍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沥青高温摊铺所产生的温度效应将使钢箱梁桥产生位移与变形,在位移受约束时会产生相应的次内力,这种温度效应对大跨度桥梁的影响有
地震作用下建、构筑物的动力响应是动力分析和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对地表结构的动力响应无论从试验、监测、分析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岩体、尤其是弱面控制下岩体的动力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由堆石或砾石作为坝主体起支承作用、并在其上游表面设置混凝土面板作为防渗结构的一种堆石坝。工程实践表明,面板坝由于具有安全性好、适应性强、造价低和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公路路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是占路面类型多数的沥青路面甚至在通车几年就出现了车辙、开裂、泛油、坑槽等早期损坏现象,给国民经济带来
为了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人类在向空中发展的同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也不断地向深部发展,使得人们将会面对更多高地应力环境下的岩石地下工程,而这些工程在建设中要
本研究课题以混凝气浮-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石油化工废水(以下简称石化废水)的实际工程调试为主要研究内容,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混凝气浮、UASB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净化机理,对各单元的去除效果、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了该组合工艺处理石化废水的技术性和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混凝气浮作为整个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前处理单元,目的在于去除废水中的
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是一种生态、节能、减震型住宅结构新体系。结构独特的构造特点(多种材料的使用,多种构件的嵌套),使其相关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有别于传统建筑结构。生态复
在1999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海砂开采管理的通知》,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前提下,允许有序地开发海砂资源,以解决建筑用砂问题。这本是“变废为宝”的好事,然而,不合理地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近年来在工程界得到广泛的应用。而钢—混凝土组合梁则是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梁与混凝土翼板组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一种新型
网壳结构设计中,通常把螺栓球节点作为铰接节点处理,认为其不具有抗弯能力,因而不能应用在单层网壳中。事实上,螺栓球节点并不是完全的铰接节点,它具有一定的抗弯刚度,是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