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项生育调查和实证研究都表明,中国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经过低并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目前来看,二胎政策的放开并没有起到足够的效用,从国际经验可知,继续放任生育水平下滑颓势会造成劳动力结构失衡、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等后果,对反映生育水平的生育意愿做研究很有必要。作为一个庞大且特殊的群体,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对未来中国人口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预测至关重要。本文关注的问题有两部分,其一验证迁移行为是否会降低人口的意愿生育数量和男孩偏好,并且这种降低效用是否会受到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即验证迁移的选择假说和融合假说是否成立;其二,进一步探索流动人口群体的生育意愿是如何受到其社会融入状况的影响而变化的,不同维度的融入状况又是否存在差别。本研究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2013、2015三年的数据,将流动人口的意愿生育数量和是否有男孩偏好作为因变量。首先,控制部分人口学特征后,对农村未流动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意愿生育数量做OLS回归,对两者的男孩偏好做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发现:迁移对生育意愿(包括意愿数量和男孩偏好)的选择假说和融合假说都成立。其次,按照杨菊华的模型将社会融入度分为经济整合、行为适应、文化接纳和社会认同四个维度,将之作为本研究的核心自变量。为了使得结果呈现简单明了,对四个社会融入维度分别做验证性因子分析。同时因为两个因变量之间相关性强,为了不忽略两者的互动,将之都纳入模型中,最终通过四个路径分析和logistic回归的混合模型,以探究不同维度的融入对流动人口意愿生育数量和男孩偏好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行为、文化和身份认同四个维度的融入感,都对流动人口的意愿生育数量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经济融入和文化接纳的作用更突出;经济融入和身份认同度对流动人口的男孩偏好没有显著影响,行为适应和文化接纳能显著降低男孩偏好的发生比,并且文化接纳的影响尤为突出。最后,通过对社会工作介入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实务梳理,以及基于CGSS得出的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四个维度上的得分,笔者认为未来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可以向以下几个方面延伸:强调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介入主体以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主;呼吁多方协作,尤其是政府支持;常规性服务与项目制服务并行,介入的内容从以经济协助为主转向社区融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