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我国高校教师权威消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hunan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兴起于西方社会的文化和哲学思潮,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向全世界蔓延,这个“幽灵”走出了文学领域这个狭窄的围墙,走进了艺术、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成为一种广泛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以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对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否定和超越,范围波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的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平等的教育观、多元的教学目的和开放的课程观,对教育理念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学生主体性、师生平等关系和反对同一性等方面的倡导过于绝对化,忽视了合理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出发,阐述高校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分析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高校教师权威消解的双重影响,进而提出构建新型高校教师权威的途径和方法。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内容包括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研究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对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进行阐述,同时也对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的主要思想进行论述。第三部分简单介绍权威和教师权威的基本概念,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论述高校教师权威存在的必要性。第四部分是论文的重要内容,分析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高校教师权威消解的表现,进而对其消解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行了解读。第五部分提出构建新型的高校教师权威模式和现实途径。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后现代主义教育学者对现代教育的种种弊端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强调教育的多样性、民主性和开放性,从教育观,教育目的,课程观,师生关系和教育研究方法上构建了一个新型的教育框架。2、高校教师权威对于高校教学顺利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权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角色实现的需求,是合理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教师权威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高校教师权威消解表现在高校教师法定权成的弱化,“师贵于生”转变为“师生平等”以及高校教师作为课程的执行者被淡化三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高校教师权威消解的积极影响是,打破了高校传统的师生“二元对立”模式,颠覆了高校传统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活动,有利于重塑高校对话型师生关系以及解放“权威”思想的束缚。其消极影响是过度强调大学生自由,忽视知识的科学性和社会性,淡化了高校教师的引导和规范约束作用,拒斥接受式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轻视以书本为载体的客观性知识,削弱打学生发展的内容支撑。4、构建新型高校教师权威的途径包括高校教师内在权威的构建和制度权威的构建。内在权威的构建从高校教师专业知识权威、能力权威和魅力权威方面提升,制度权威的构建方法是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制度,保障高校教师的制度权威,创新教育管理制度和建立高校教师监督机制。
其他文献
采用调质工艺生产的9NiCrMo钢具有回火稳定性差、性能合格率低、屈强比高、低温韧性储备不足等缺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成分设计和不同热处理工艺的调整,系统研究
目的:1、评估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sen Stroke Risk Score,ESRS)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合终点事件预测价值的可靠性。2、探讨ESRS联合颈动脉血管彩超及颅内MRA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合
本文介绍了液晶显示材料在国内外的生产和研究进展,以及市场概况。2003年,全球液晶显示器销售额达到580亿美元,预计2006年将达到860亿美元。中国现有液晶显示器生产商60家左右,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体育旅游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为助推我国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体育旅游资源进行针
以《西南传教士档案揭秘》为研读对象,并就其中女传教士群体宣教中国西南期间形成的"看"与"被看"文化模式的义理进行疏诠。"看"是女传教士视角的主动投射,在主动"看"的过程中
重庆作为一个年轻的直辖市,长期以来,农村山区一直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劳动力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向外转移则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外出务工作为我国西部农村家庭最为
一、长江第一港——水富港的现状及独特的区位优势2002年,中国交通部在昆明召开的全国长江水系航运规划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正式确定:中国最重要的水运“黄金大通道”长江主航道
集群供应链是供应链与产业集群耦合形成的一种网络供应链,它集合了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参与竞争,使企业在供应链之间可以进行跨链竞争与合作,这种模式有利于集群内的企业更好
高尔夫球起源于古老英格兰牧羊人的游戏,如今已经发展为风靡全球的运动项目。北京作为祖国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水平,已经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所以
旅游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旅游地和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对维持旅游城市生态安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制约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有必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