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检测,观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患儿全身炎症程度的关系,为指导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都进行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检测,包括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并同期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血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介素-6(IL-6)检测。根据患儿有无发热、发热病程在1~2天、3~4天、5~6天、7~8天、>8天将研究对象分成6组,观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发热、发热病程间的关系。根据同期外周血WBC、N、血CRP、PCT及IL-6检测结果分别进行分组:根据WBC检测结果,分为WBC-A组(WBC≤10.0×109/L)、WBC-B组(WBC 10.0×109/L~≤15.0×109/L)、WBC-C组(WBC>15.0×109/L);根据N检测结果,分为N-A组(中性粒细胞数无减少)、N-B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根据CRP检测结果,分为CRP-A组(CRP≤10.0mg/L)、CRP-B组(CRP 10.0mg/L~≤40.0mg/L)、CRP-C组(CRP>40.0mg/L);根据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分为PCT-A组(降钙素原≤0.05pg/ml)、PCT-B组(降钙素原0.05pg/ml~≤0.5pg/ml)、PCT-C组(降钙素原>0.5pg/ml);根据血IL-6检测结果,分为IL6-A组(IL-6≤7.0pg/ml)、IL6-B组(IL-6>7.0 pg/ml)。对分组后各组患儿间外周血PLT、PDW、MPV、PCT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共有927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纳入研究;无发热组357例,发热组570例;与无发热组相比较,发热3~4天、5~6天组患儿外周血PLT、PC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均<0.01)。WBC分组中,WBC-A组、WBC-B组及WBC-C组外周血PLT数(×109/L)分别为316.0±116.9、387.8±140.4及419.4±154.6,PCT(%)分别为0.322±0.111、0.393±0.140及0.427±0.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48.155、52.414,P均<0.01),各组间外周血MPV、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092、1.306,P均>0.05);N分组中,N-A组、N-B组外周血PLT数分别为367.6±139.3、266.3±92.7,MPV(fl)分别为10.23±0.92、10.53±0.95,PDW(fl)分别为11.82±1.97、12.38±1.93,PCT分别为0.372±0.135、0.278±0.094,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255、2.904、2.576、8.616,P均<0.05);CRP分组中,CRP-A组、CRP-B组及CRP-C组外周血PLT、MPV及P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068、1.790、0.245,P均>0.05),各组外周血PDW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3.218,P<0.05);降钙素原分组中,PCT-A组、PCT-B组及PCT-C组外周血PLT分别为378.8±140.9、359.9±140.1及304.1±107.2,PCT分别为0.386±0.132、0.364±0.138及0.314±0.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12.115、12.199,P均<0.01),各组间外周血MPV、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0.475、0.827,P均>0.05);IL-6分组中,IL6-A组、IL6-B组外周血PLT分别为374.9±141.7、349.5±135.7,PCT分别为0.379±0.136、0.356±0.13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588、2.416,P均<0.05),两组间外周血MPV、PDW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537、0.630,P均>0.05)。结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外周血WBC、N、血降钙素原、IL-6变化一致,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进行外周血血小板参数检测能够早期识别患儿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风险,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可以比较准确、敏感地反映患儿的病情变化,尤其是血小板参数结合外周血WBC、N、血降钙素原、IL-6检测具有更强的预警价值。虽然外周血血小板参数不能完全替代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单一地用于判定急性下呼吸道患儿发生SIRS,但外周血血小板检查临床采样方便,快速、可靠,便于动态指标监测,对指导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颞骨HRCT轴位图像及纯音测听对中耳胆脂瘤患者听骨链状态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132耳)后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的颞骨HRCT及纯音测听结果。1.视听骨受损程度,建立分级策略将每个听小骨分为13级,再将CT分级与术中分级比较,统计CT诊断的准确性。2.根据术中情况将听骨链分为听骨链完整组和听骨链中断组,比较二者对听力的影响。3.依据术中分级及听骨链有无固定对听骨链进行评分
分析了水文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规范监理报酬取费办法,加大监理控制工程款支付的力度,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规范各参建单位的合同行为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