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角膜热烧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127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局部或/和全身应用抗坏血酸及外源性SOD对兔眼热烧伤致角膜病变的影响,探讨大剂量抗坏血酸治疗对热烧伤后无坏血病状态的角膜溃疡是否具有合理性。 材料与方法:55只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其中51只(102眼)制作热烧伤模型,4只眼作正常对照,热烧伤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全身及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SOD治疗组。测定烧伤后1天、7天、14天、21天兔眼房水抗坏血酸水平及各实验组房水SOD、MDA含量。分别取材烧伤后7天、14天、21天的各实验组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其多形核白细胞的含量,观察角膜溃疡及穿孔情况。 结果:角膜热烧伤后1天、7天、14天、21天,兔眼房水抗坏血酸水平与烧伤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全身及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角膜溃疡及穿孔发生率高于未治疗组及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P<0.05)。热烧伤后7天、14天、21天,抗坏血酸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房水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增高(P<0.01)。SOD治疗组房水SOD水平增高,MDA水平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热烧伤后7天,14天,21天全身及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烧伤区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最多,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次之,未治疗组较少(P<0.05)。 结论:大剂量抗坏血酸治疗对于热烧伤致无坏血病状态的角膜溃疡是无益的,甚至加重角膜溃疡及穿孔的发生。外源性SOD治疗可以抑制热烧伤后角膜脂质过氧化,使MDA生成减少,减轻角膜的炎性损伤。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异氟醚麻醉损伤新生小鼠海马并引起学习记忆障碍目的:探讨异氟醚对新生小鼠海马的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健康新生7日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异氟醚组和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胞内磷酸化酪氨酸(phosphotyrosine)在中耳胆脂瘤上皮的表达情况,以阐明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中耳胆脂瘤上皮增殖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两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及稳定性等。方法前瞻性研究。符合屈光手术常规适应证的94例(170眼)近视患者入选,其中男性34例(
目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病灶.方法:在局麻下安装"驹井式立体定向系统"头架基环,并行头CT扫描进行病灶定位,然后在立体定向仪引导下开颅,沿脑沟进入脑内,在
通过体外实验,获得适合国人预椎侧块螺钉的置钉技术,探讨术中透视在置钉过程中的监测价值.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在C较安全的置钉方法是以侧块背面中心内侧1mm处为入钉点,外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