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局部或/和全身应用抗坏血酸及外源性SOD对兔眼热烧伤致角膜病变的影响,探讨大剂量抗坏血酸治疗对热烧伤后无坏血病状态的角膜溃疡是否具有合理性。 材料与方法:55只新西兰白兔作为实验对象,其中51只(102眼)制作热烧伤模型,4只眼作正常对照,热烧伤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全身及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SOD治疗组。测定烧伤后1天、7天、14天、21天兔眼房水抗坏血酸水平及各实验组房水SOD、MDA含量。分别取材烧伤后7天、14天、21天的各实验组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定量分析其多形核白细胞的含量,观察角膜溃疡及穿孔情况。 结果:角膜热烧伤后1天、7天、14天、21天,兔眼房水抗坏血酸水平与烧伤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全身及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角膜溃疡及穿孔发生率高于未治疗组及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P<0.05)。热烧伤后7天、14天、21天,抗坏血酸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房水SOD水平下降,MDA水平增高(P<0.01)。SOD治疗组房水SOD水平增高,MDA水平下降(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热烧伤后7天,14天,21天全身及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烧伤区多形核白细胞浸润最多,局部抗坏血酸治疗组次之,未治疗组较少(P<0.05)。 结论:大剂量抗坏血酸治疗对于热烧伤致无坏血病状态的角膜溃疡是无益的,甚至加重角膜溃疡及穿孔的发生。外源性SOD治疗可以抑制热烧伤后角膜脂质过氧化,使MDA生成减少,减轻角膜的炎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