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手持设备已被大学生广泛应用,而且信息化学习资源也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学校安排的课程的同时,也通过移动设备、信息技术环境等利用网络资源及其他资源进行混合学习,以此来提升自我、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所以,混合学习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日益广泛。混合学习是面对面的传统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结合,即学习者选择线上和线下不同方式的学习内容,通过恰当的学习媒体来采取合适的传统学习或在线学习方式,以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本研究将混合学习的内涵界定为指“学习内容”的混合以及“学习方式”的混合。其中,“学习内容的混合”是指学校安排的课程内容(计划内课程内容)和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内容(计划外课程内容)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是面对面的传统学习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混合。那么,目前大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混合学习的现状如何,进行混合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哪些改变,如何进行混合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所未知的。 故此,作者运用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化访谈对广西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最终找寻到以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财经学院、钦州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代表的33所高等院校的274名在读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混合学习的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感受和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研。 研究发现,在学习动机方面,认知内驱力是大学生进行混合学习的主要学习动机,其中,满足个人兴趣是进行混合学习的首要动机。在学习内容方面,约1/3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计划外的课程;其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学习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不高的计划外课程,这些课程的门数占约学习计划外课程总门数的一半,且学习这些课程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利用视频公开课、MOOC是他们学习计划外课程的主要途径。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计划内课程内容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需要补充学习计划外课程内容;而补充学习的计划外课程内容约占计划内课程内容的1/3,且大学生偏重于选择学习实用性强、趣味性高的内容。大学生认为计划内课程内容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计划外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较高,且更新快、易掌握。在应用情况方面,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线学习的时间约占所有学习时间的40%;教材、网络是获取学习资源和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且网络是首选途径。另外,在在线性学习和传统学习两种学习方式中,在线学习方式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传统学习方式具有更好的交互性,但大学生在这两种学方式中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收获无显著性差异。 另外,研究还发现,不同个人特征的大学生在混合学习的某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一,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收获”这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二本院校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传统学习方式取得的学习收获最高,一本的较低。第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在线学习方式的学习收获”这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理、工科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在线学习方式取得的学习收获最多,文科的较少。第三,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本学期自学计划外课程门数”、“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收获”这两项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大二、三的大学生学习的计划外课程门数相对较高,而大一、大四的学生学习的计划外课程门数相对较少;大一、大二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传统学习方式中的学习收获较多,大三、大四的学生认为自己在传统学习方式中的学习收获较少。第四,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补充课程内容的比例”、“学习总时间”、“在线学习方式的学习收获”的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与男生相比,女生所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多,学习时间也多于男生,但她们认为自己利用在线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收获要少于男生认为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