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翻译”理论的《山海经》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buph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作为我国上古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在中国典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民俗学和神话学的兴起,此书渐渐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在国内,《山海经》的注疏研究越来越深入,达成了许多共识;在国外,不同译本纷纷涌现,其中以英译本居多。然而,由于《山海经》年代久远,文化意象丰富,其翻译就不可避免的要借助一些补偿手段来实现两种语言的有效转换。美国学者阿皮亚提出的“深度翻译”是一种与文化传播有关的概念,其作为文化人类学在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对《山海经》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前人的研究表明,尽管阿皮亚提出了“深度翻译”概念,但其具体实践却是一个存在争议性的话题。阿皮亚本人只是给出了大体的方向,强调“深度翻译”是依赖语境的,让译者自己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法。近几年,许多学者都做了相关的分类研究,但大多缺乏理论支撑或者存在分类不全的现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首先对“深度翻译”的实施手段做了更为全面而具体的分类,即:以副文本形式呈现的“深度翻译”策略,如注释、图表、图片等等;和以文本形式呈现的“深度翻译”策略,也就是Realia的翻译策略,即仿译、音译、同化、造新词、近似翻译和描述性翻译。基于对“深度翻译”实施手段的分类,本文然后分析比较了《山海经》两个最新的英译本,即比勒尔1999年的译本和王宏2010年的译本,重点探讨了两个译本“深度翻译”策略的异同及得失。最后,作者进一步对两个英译本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均采用“深度翻译”手段对《山海经》进行了意义的阐释,但是由于理解的历史性,偏见,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等原因,两个译者在阐释的过程中又呈现出各自的特色:比勒尔倾向于采用仿译,描述性翻译和加注的方法,给目的语读者呈现出每个意象的内涵;而王宏则更倾向于采用音译和近似翻译,力求译本的明白、通畅和简洁。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探讨少数民族的文化以及形成少数民族文化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是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冲突的焦点,发展机会不均等是民族
本文以汉斯·费米尔的功能学派目的论为指导,探讨中医药说明书的翻译。笔者向仙丰公司与顺天堂公司索取外销产品目录。在中药名英译方面,绝大多数药品都有三种英语名称:汉语拼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国内外协同发展的理论与案例研究较多,在我国协同发展较好的有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的规划,京津
唐朝统治者以老子后代自居,极力抬高道教的地位.道教与佛教不同,佛教强调人们要忍受今生的痛苦,才能获得来世的幸福;而道教则不然,它宣扬人要看重今世的享受,强调及时行乐,追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腺样体肥大患儿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观察其疗效。结果合并扁桃体肥大患
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是20世纪西方文化学派翻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翻译思想包含了对翻译的意识形态研究、诗学研究及文化研究,融合了操控学派和文化
基于AjaX技术特点,设计一个表现层与语义检索引擎的异步通信模型,解决语义检索中复杂对象的传递,通过“本体导航”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从用户体验和冗余处理角度论证Ajax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