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对偶辞格的探析

来源 :青海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句,让文章显得语言优美,道理精辟,便于诵读。  本论文主要是从对偶的角度研究《荀子》的语言。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选题的缘由、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选题的缘由有两个:一、虽然对偶无处不在,但是对对偶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刻,因此有必要进行论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对偶。二、目前为止,很少有人专门研究《荀子》一书中对偶的运用。第二章是对偶的概述。第一节是对偶形成的基础及特性,第二节重点论证《荀子》对偶运用的特点:对称性和自然性。第三章是《荀子》中对偶的分类,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从结构上可以分为:鼎足对、重叠对、隔句对、本句对、联璧对。从意义上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第四章是《荀子》中对偶和对比的比较,对偶重在结构,对比重在意义。第五章是《荀子》中对偶和其它辞格的综合运用:连用、兼用和套用。连用分为两个方面:一、同类辞格的连用,二、异类辞格的连用,即对偶和反问的连用、对偶和比喻的连用;兼用包括对偶兼顶真、对偶兼对比和对偶兼比喻等;套用包括:对偶和比喻的套用、对偶和设问的套用、对偶和对比的套用、对偶和反问的套用。第六章是结语,提出结论并就研究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其他文献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宋南渡後着名文人之一。与当世豪杰者多有往来。在当时与刘仙伦合称“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并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机理,从配合比设计、水泥选择、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开裂
本文以交城城关话为研究对象,全面细致地记录了交城城关话的语音系统,对其中的语音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  交城城关话的语音系统中,韵母较复杂,在保留晋方言语音共性的基础上有
通信网络在Internet技术的推动下向支持动态的个性化电信业务的多业务电信网络发展,电信市场的开放要求电信运营商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可运营的电信业务。本文对基于IP基础设施的下一代电信网络的业务控制体系结构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对下一代电信网络控制结构的需求 ,描述了下一代电信业务的业务平面 ,提出了下一代电信业务交易平台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 ,并对当前软交换技术的各种进展进行了对比 ,介绍了我们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