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增加了“数学广角”这一创新性的板块,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具有更大思考空间的学习素材。从二年级上册开始“数学广角”就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供学生学习,它体现了义务教育教学的基本思路,对所涉及教学素材的内容尽量生活化、简单化,主要突出知识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力图运用最简单的实例来呈现数学思想方法。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放在首位,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强化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总之, “数学广角”所承载的教学内容给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听课等方式,不仅了解了部分教师教学“数学广角”的方法,还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态度。通过调查发现,有的教师认为“数学广角”体现的思想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些教师考虑到这些内容不作为必学和必考的,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很好的体现编者的意图——数学思想的渗透。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老师是怎样教学的,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学生是否能够真正理解“数学广角”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呢?教科书中编排“数学广角”这一单元的意义有没有真正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呢?是本论文着重研究的问题。论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7位小学数学教师和100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做了统计调查。结合调查的结果和师生访谈的内容,探索怎样对这部分素材进行合理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它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得“数学广角”的内容价值得以全面体现。本篇论文划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对教科书中“数学广角”的内容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体现的思想进行分类阐述。第三部分: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了教师教学“数学广角”的情况和学生学习“数学广角”的态度和情感,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四部分:主要针对“数学广角”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并且对这部分内容的个别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合理利用这部分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第五部分:探讨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