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在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的定性、定位和程度的判断上居主导地位,但该检查费用高,不适合门诊患者,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并发症。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1998年,4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的运用,球管旋转一圈同时获取4层数据,并且球管旋转360°最短时间为500ms。这是在过去单排和双排螺旋CT上的重大发展,有学者尝试用4、8层螺旋CT在心电门控下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所得的冠状动脉成像虽然粗糙,但是已能分辨冠状动脉的主干及严重狭窄,随着16、32、40、64层CT机的发展,球管的快速旋转和亚毫米的空间分辨力,在回顾性心电门控的基础上,无创性MS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逐渐进入临床应用。对不停搏动的心脏和细小的冠状动脉来说,MSCT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为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许多学者在心率快慢、心率波动、重建时相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血管扩张药和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对冠状动脉MSCT成像的影响很少有学者研究。本研究随机选择临床病例,评价血管扩张药硝酸异山梨酯和不同浓度碘对比剂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以及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一目的探讨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和管腔直径的影响。方法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者随机分为A(不含服硝酸异山梨酯,25例)、B(含服硝酸异山梨酯5mg,25例)两组,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分别观测RCA,LM,LAD,LCX四个主要节段的管腔直径和14个节段的显示情况以及患者副反应。结果B组冠状动脉4个主要血管节段直径明显大于A组;两组右冠状动脉(第1、2、3段)、左主干(第5段)、左前降支(第6、7段)、左旋支(第11段)可评价例数相同;左室后支(第14段)、左前降支(第8段)、第1、2对角支(第9、10段)、钝缘支(第12段)、左旋支(第13段)的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可扩张冠状动脉,提高MSCT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率和成像质量,而不增加副反应率。研究二目的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碘对比剂碘比醇(300 mg I/ml)、碘海醇(350 mg I/ml)和碘普罗胺(370 mg I/ml)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比较三组冠状动脉节段显示和图像质量,探讨高浓度碘对比剂的应用价值。方法7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碘比醇(300 mg I/ml,120ml,A组)、碘海醇(350 mg I/ml,90ml,B组)和碘普罗胺(370 mg I/ml,90ml,C组)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观察冠状动脉14个节段的显示情况和测量主动脉根部(Aorta)、肺动脉(PA)、左心室(LV)、右心室(RV)、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LCX)的强化程度(HU)。结果B,C组的主动脉根部(Aorta)、左心室(LV)、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LCX)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而B,C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右心室(RV)强化程度三组间均无差异。右冠状动脉(第1、2、3段)、左主干(第5段)、左前降支(第6、7段)、左旋支(第11段) A,B,C三组显示率均为100%;左室后支(第14段)、左前降支(第8段)、第1对角支(第9段)、钝缘支(第12段)、左旋支(第13段)的显示B,C组明显优于A组,B,C组间无差异;三组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碘海醇(350 mg I/ml)和碘普罗胺(370 mg I/ml)高浓度碘对比剂更有利于冠状动脉分支的显示,获得优良图像,更适合于冠状动脉MSCT成像。研究三目的评价16SCTCA诊断不同性质斑块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比较38例患者16SCTCA及近期DSA冠状动脉造影(CCA)资料,根据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三组,按管径无狭窄,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1%~75%),重度狭窄或闭塞(76%~100%)4个等级分别比较16SCTCA与CCA评估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统计学分析采用Kappa分析方法。结果38例患者共评价分析冠状动脉节段532个,其中正常冠状动脉439段,软斑块冠状动脉28段,混合斑块冠状动脉26段,点状钙化斑块12段,斑片状钙化斑块19段,弥漫性钙化斑块8段。在软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16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分别为0.640,0.503,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好;在钙化斑块组16SCTCA和CCA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178,二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一致性差,有21(53.8%)段钙化斑块冠状动脉16SCTCA评估狭窄程度高于CCA。结论16SCTCA对软斑块和混合斑块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显示准确性高,对管壁斑块显示好;对钙化斑块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与CCA的一致性差,16SCTCA常常会高估狭窄程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上海汉族人群肝脂酶(hepatic lipase,HL)基因启动子710T/C、763A/G多态性与血浆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依据不同分类标准,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各型脑梗死及颅内外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将其中初发脑梗死患者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健康者相比较,观察各组人群同型半胱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