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腹证探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ngluoch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腹诊起源于中国, 《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有大量关于腹诊内容的记载,然而宋代以后由于礼教思想的束缚,腹诊逐渐淡出医生的视野,地位也渐渐降低,临床大夫大多不晓扪腹之技。可喜的是日本汉方医家在16世纪时,再次认识到腹诊的重要性,使腹诊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形成了多种流派并出版了大量腹诊专著,丰富了腹诊的理论及临床实践。近年来腹诊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腹诊方面的经验也逐渐增多,为提高临床疗效作出了贡献。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是治疗寒饮证常用的方药,临床应用广泛,然其腹证特点未能广为人知。本次临床试验以应用小青龙汤及射干麻黄汤治疗咳嗽、喘息或咳喘并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其做腹诊,总结比较其腹证特点。研究方法:共收集病历70例,其中小青龙汤38例,射干麻黄汤32例。采用Microsoft Excel2013录入数据,对患者性别、年龄、常见症状及腹证等使用SPSS20.0进行频数统计及卡方检验。研究结论:1、小青龙汤证中痰液的典型特点是量多、色白、质稀。使用小青龙汤的患者常见的痰液是痰多、色白、质粘,可加生石膏清热解凝。射干麻黄汤证常见的痰液特点是痰少、色白。2、小青龙汤证以喷嚏、流涕、咽痒多见,射干麻黄汤证以喉中痰鸣多见。3、有效案例中,小青龙汤证心下凉为92.3%,小腹凉73.1%,而射干麻黄汤证心下凉为96%,小腹凉44%。小青龙汤证下凉常伴见小腹凉,而射于麻黄汤证以单独心下凉常见。在小青龙汤证、射干麻黄汤证无效案例中,也有心下、小腹皮温减低或并见者。说明心下皮温减低提示中焦、下焦有寒,并非小青龙汤证、射干麻黄汤证所独有。4、射干麻黄汤证心下痞的患者比例为76%,而小青龙汤证为42.3%。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皆能治疗寒痞,但射干麻黄汤温散寒痞的力量更强,因此当患者外证表现为寒饮内伏并见腹诊之心下痞且范围大抵抗强者,可以首先考虑射干麻黄汤。5、小青龙汤证及射干麻黄汤证腹力中等者分别为84.6%,68%。在小青龙汤无效案例中,腹力弱及稍强者占55.6%,说明测腹力对是否使用小青龙汤有积极意义。6、两方证都有脐上、脐下的腹直肌紧张,出现的比例在4%-16%之间,就目前数据来看,在腹直肌紧张方面两个方证没有明显差异。7、两方证中胸胁苦满的比例小青龙汤为38.5%,射干麻黄汤为48%。8、脐旁及少腹部压痛是瘀血腹证常见的部位,小青龙汤证及射干麻黄汤证中脐旁及少腹部压痛的比例分别为65.4%、64%,说明两方证常常兼夹瘀血证。9、小青龙汤证及射干麻黄汤证小腹不仁比例分别为26.9%、28%。10、小青龙汤证及射干麻黄汤证脐上悸动比例分别为38.5%、36%。
其他文献
因我国放开利率管制较晚,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能力较弱,加强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控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选取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作为分析方法,整理出14家上市股份制商
由于各国法律渊源以及法律文化传统不同 ,反映在刑事立法上 ,对妨害司法罪的立法模式、范围确定、罪名设置也有所不同。在立法模式上 ,主要有类型规定模式、种 (个 )罪单章 (
青少年时期是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把握性格形成的因素,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入手,从体育教学的功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体育教学对青少年
共情疲劳是助人群体所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助人者在提供援助的过程中,为了帮助救助对象(现实的、隐含的或想象的)而主动付出共情的前提下,对助人工作产生倦怠感,甚至受到
唐初儒家思想在唐太宗的推行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唐代社会也随之发展繁荣起来。但是儒家思想和唐太宗的精神却并未能在其之后的唐代帝王中得到很好的贯彻,随着儒家思想在唐代
目的:了解厦门市中医院病区西药房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表,对该院2011—2013年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及用量进行统计;另对各
<正>下面笔者结合实践,就充分利用学生"个体"练好障碍跑内容进行探讨。1 1人成"桥"——进行"钻、爬"练习做法:练习前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组,间隔2m(距离可依据学生的能力而定
目的人类一开始劳动就是在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可以说,技术的历史与人类的社会一样久远。技术提升了人类的生活品质,但是对于技术的内部蕴涵,却少有人认真思考过。依据美国哲学
《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代基督教事业的一大成功的标志。它的完成者是 19世纪初来华的基督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出现 ,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
荔枝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已达50多万hm2,但产量较低,大小年结果明显。以广州地区为例,荔枝最丰收的1967年为3312.5万kg,最歉收的1969年是70.5万kg,相差约47倍,收成较好的1986年平均株产也不超过16.3kg。由于荔枝存在低产和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