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o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语言学、修辞学与美学、符号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打通了文学和语言学,以语言学理论来解决文学问题,又用美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决语言问题,并以语言为本位,立足于修辞学的立场,从生成和接受两大维度,系统地研究了文学语言特别是诗歌语体美学特征的言语策略。论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文学语言理论体系,有较大的理论认识和语文实践价值。第一章引论部分重点阐述了与论文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还阐述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及其理论意义,关于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学研究综述,论文研究的原则、方法、基本思路及语料来源。第二章探讨了文学语言节律美的言语策略。从语词、句子、语段、篇章的不同层面探研了文学语言节律的审美呈现形式。并运用汉语节律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科学的阐释。第三章探讨了文学语言意象美的言语策略。以辞格研究和文学意象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辞格意象为重点探讨对象。选择了列锦意象、对比意象、通感意象、比喻意象,阐释了其言语呈现策略,并借鉴认知科学中的相似理论探讨了比喻意象的认知功能,指出比喻意象一开始就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第四章探讨了文学语言模糊美的言语呈现策略。我们是从科学哲学的高度来认识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的。关于文学语言模糊美的言语呈现策略,我们主要研究了由违反逻辑的言语策略来营构的模糊美;在众多的具有模糊审美功能的辞格中选择了比喻和用典作为重点解剖对象。同时,还研讨了由缺省和对词语理性意义的偏离而形成的模糊审美。“结语”在前几章论述的基础上,对论文研究的理论收获进行了小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完善之处。
其他文献
文章解决了定质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三维图像绘制问题,该图像是一个三维曲面,并在曲面上同时绘制了等容线、等压线和等温线,利于学生对该领域知识的深度学习。结合制作过程,
2019年高考理综卷(北京卷)物理部分最后一题(第24题),以较为复杂的雨滴下落模型为背景,求解雨滴下落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充分体现了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等要素。题
平抛运动实验是中学物理最基本、最常见的实验,但由于实验器材可操作性差,使得实验效果不太理想。文章比较了教材中常见的三种实验器材原理的优劣,提出采用潜水泵抽水,用水流
在“升华和凝华”教学中,经常出现使用干冰模拟舞台干冰机造雾实验,给出的解释通常是:干冰升华产生的较冷二氧化碳气体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液化后小液滴形成了白雾。通过实
微积分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许多科学与工程中,尤其是物理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微积分思想建立物理模型,不但方便解决相关问题,而且对理解其中相关的物理内涵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探究方法,但在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套用这一方法的现象。在一节课例“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中,就存在刻意套用控制变量法的现象,
以扩压轮的材料参数为控制变量,考虑扩压轮工作温度和离心力的耦合作用,基于响应面法,计算了某无人机用涡喷发动机的压气机扩压轮的结构可靠性,得到扩压轮的可靠性指标,判断其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