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有关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也成为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课堂交互行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功能和特点,设计出更丰富的交互形式,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但是目前有很多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还保持着传统教室下的教学设计思想、交互行为单一和智慧教室的特点优势未能得到发挥,教学效果保持着不理想的状态。那么,这一不足具体体现在哪些教学环节?其与理想的交互行为设计差距多大?这正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小学数学课为例,选取“一师一优课”平台中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课例作为样本,以普通组与优秀组标准对照的方法,通过分类、采样、统计,对不同教学环节中各类交互行为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普通课例交互行为上存在的不足,探讨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并对改进和提升提出了建议。本研究由六章构成:论文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以教育信息化和智慧教室的发展作为研究背景,对智慧教室、教学过程模式和教学交互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找出不足,开创本研究的创新点;同时明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界定了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阐述了具体方案和实施过程,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工具。重点介绍了教学交互行为观察量表的设计,借助Nvivo11软件对交互行为进行观察、采集和节点编码。第四、五章介绍了研究具体的分析过程,利用Nvivo11软件采集的数据,从教学环节的角度对优质课例与普通课例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时间占比、交互频度和交互类型。第六章主要得出了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建议。研究认为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普通教师的教学呈现出几个特征:教师对师生交互十分重视、教师对部分师生交互活动不够重视、缺少基于智慧教室的生生交互活动创新设计、教师对智慧教室环境的媒体运用不够重视和教师缺乏交互意识。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提出了教师在智慧教室环境下改进交互策略,提升教学效果的几项建议。重视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增加生生交互;充分利用智慧教室的信息化功能,加强人技交互;重视交互活动的设计能力,增加交互意识;重视引导课程和启发学生,增加师生交互;重视学生的成果展示,增加学生与教学媒体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