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基地,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但经过近半个世纪高强度、低效率的矿产资源开发,我国资源型城市已不能承受住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存在产业结构落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社会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难题政府印发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国发[2013]45号),将我国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成熟性、衰退市、再生型四大类,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归类的方法来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战略1。金融体系能够促进资本在产业间合理流动,自发淘汰落后夕阳产业,发展新兴行业,是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安徽省资源型城市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广泛高效的金融运行和充足的信用政策支持是确保金融资金的持续增加和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先行条件,因此,金融发展水平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安徽省的成熟型资源城市淮南,衰退型资源城市淮北、铜陵,再生型资源城市马鞍山为例,首先对他们的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作出分析;然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采用2003-2015年的相关数据来分析金融发展对安徽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实现安徽省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的主体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论文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学者的有关研究和理论进行综合概括,发现金融发展对于资源型城市有提高资金利用率,完善资源配置的关键作用。第二部分是对安徽省资源型城市的金融发展产业结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如下:金融发展现状方面安徽省资源型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近年来略显差强人意,存、贷款增长率逐年放缓,资金利用率下降,银行盈利能力有待提高,居民储蓄意愿的下降;产业结构现状方面,安徽省资源型城市的整体水平也不高,第三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从业占比均要低于全国乃至安徽省平均水平。第三部分是金融发展对安徽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模型分析,结果发现金融相关率FIR和金融储蓄结构FSS总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金融发展效率FDE则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金融抑制现象。第四部分在对现实情况的对比分析以及实证结果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安徽省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