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民生态素养的伦理审度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加剧,面对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现代公民生态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成为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公民的生态素养,是现代公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修习而获得的关于生态认知、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总和,是一种正确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综合素养。现代公民的生态素养蕴藏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意涵:遵循自然是生态认知的基础、敬畏生命是生态意识的灵魂、和谐共生是生态行为的目的,这些也为公民应当具备并不断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生态素养提供了可靠的伦理依据。现代公民生态素养的养成对于实现公民自身的完整存在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对待自然的过度行为,究其内在根源就在于现代公民生态素养的严重缺失。我国公民生态素养薄弱、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公民自身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严重瓶颈,而生态道德内化困难和生态道德场的不完善是造成我国公民生态素养缺失的主要伦理因素。  我国公民生态素养缺失的现状要求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生态素养。现代公民生态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焕发公民的生态德性自觉和构建完善的生态道德场的道德路径才能得以逐渐养成和实现,从而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孟子,在中国文化史上,被尊称为“亚圣”,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家大师。孟子之学,上承孔圣,下启百代,在儒家道统中居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孟子从“性与天道”的高度发展了道德人学思想
阳明学以其“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万物一体之仁”等命题,建立起了一个博大而精深的“心学”体系。在深化了儒学的心性学说和人本思想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宋
道德修养是人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道德品质的内在过程。不同社会、时代和阶级的道德修养论有着不同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儒
伴随着Internet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中心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正以其高效、低成本的优势,逐步成为新兴的经营模式。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物,越来越多的卖家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