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算法的低散射人工电磁表面的设计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wl9970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由一定规律排列的亚波长结构组成,它具有自然界中媒质所不具备的电磁响应,因而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兴趣。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实现电磁隐身,即实现目标的RCS缩减。本文基于漫散射原理,通过引入额外的表面电抗,使得人工电磁表面具有不同的相位分布,入射波的能量在交界面处发生强烈散射,从而有效地将反射能量转移到其他角度,实现降低目标RCS的目的。本文通过理论推导、模型仿真和实验测试,验证了通过人工电磁表面实现RCS缩减的有效性。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不同雷达隐身技术之间的区别,探索了利用人工电磁表面缩减目标RCS的机理。分析了人工电磁表面带宽受限的原因,提出拓展单元带宽的方法。设计出由多谐振单元组成的人工电磁表面,通过全波仿真验证其缩减目标RCS的可行性。(2)提出了一种基于漫反射原理的低散射人工电磁表面的设计方法。通过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和目标RCS快速预估的方法来缩减金属平板的RCS,大大缩减了电磁仿真时间。为了拓宽人工电磁表面的带宽,我们选用风车型多谐振结构作为基本单元进行设计。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该人工电磁表面在7GHz-14GHz内能够有效地削弱目标的RCS(最大缩减25dB),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其他文献
法拉第筒、电阻环、磁探针和罗果夫斯基线圈是束流诊断中几种常用的方法,电阻环和罗果夫斯基线圈由于结构简单和实时性好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电阻环相比,罗果夫斯基线圈的优点在于测量范围大、高频特性好、制作成本低。径向结构的高功率微波器件电子束沿径向发射,本文提出了用罗果夫斯基线圈来诊断这个径向电子束的束流强度。本文首先介绍了罗果夫斯基线圈的基本结构和等效电路,提出了用罗氏线圈诊断径向束流的原理,分析了罗氏
基于GPS的姿态测量和变形监测系统具有速度快、精度高、可连续工作等特点,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GPS测量系统需用多根天线和多个接收机实现载波相位数据的采集和基线向量
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的迅速发展和移动多媒体设备——手机、PDA等的普及,新的技术被发展并应用于手持设备数字电视的接收。其中欧洲的DVB-H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for
随着时代的发展,安全防护得到了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传统的周界防护系统防区容量有限、成本相对较高、防区传感单元有源、传感信号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抗电磁干扰能力差、
亚硝胺是一类重要的有害污染物,对实验动物普遍存在致癌和致畸作用。亚硝胺广泛存在于大气、水体、土壤等与人类密切接触的环境以及食品和药品中,造成了难以避免的亚硝胺暴露风险。大量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直接接触高剂量的亚硝胺能够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水平的亚硝胺可能诱发恶性肿瘤。因此,建立亚硝胺分子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将对准确预测亚硝胺的急性毒性和致癌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