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约占口腔癌的90%以上,经手术辅以放疗标准治疗之后预后仍然很差。OSCC患者的死因多为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肿瘤发生侵袭转移的一个重要步骤,CXCL12/CXCR4轴和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对EMT的发生起关键作用。进一步阐明OSCC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对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为口腔鳞癌的治疗提供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与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经手术治疗的96例口腔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其中79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为非转移组,17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为转移组,经病理诊断均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前均未接受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收集所有病人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资料。对96例口腔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CXCL12、CXCR4、PI3K、AKT、E-cadherin和Vimentin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OSC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96例OSCC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1)性别:96例病例中男性79例(82.29%),女性20例(17.71%)。(2)年龄:年龄范围为27到79,年龄中位数为60岁。2.96例OSCC患者中CXCR4、CXCL12、PI3K、AKT、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情况:(1)CXCR4、CXCL12、PI3K、AKT、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25%(78/96)、60.42%(58/96)、60.42%(58/96)、71.88%(69/96)、67.71%(65/96)、18.75%(18/96),从阳性程度分布情况看,CXCR4的+、++、+++阳性率分别为32.92%(31/96)、21.86%(21/96)、27.08%(26/96),CXCL12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30/96)、7.29%(7/96)、21.88%(21/96),PI3K的+、++、+++阳性率分别为16.67%(16/96)、25%(24/96)、18.75%(18/96),AKT的+、++、+++阳性率分别为9.38%(9/96)、20.83%(20/96)、41.67%(40/96),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31.25%(30/96)、20.83%(20/96)、15.63%(15/96),Vimentin的+、++、+++阳性率分别为16.67%(16/96)、1.04%(1/96)、1.04%(1/96)。(2)CXCR4、CXCL12、PI3K、AKT、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CXCR4、CXCL12、PI3K、AKT、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上述标记物的表达在转移组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CXCL12、CXCR4、PI3K、AKT、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CXCR4蛋白与CXCL12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_s=0.694,P<0.01);PI3K蛋白与AKT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_s=0.487,P<0.01);E-Cadherin蛋白与Vimentin蛋白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r_s=-0.514,P<0.01)。CXCR4蛋白与PI3K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_s=0.338,P<0.01);PI3K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_s=0.399,P<0.01);CXCR4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_s=0.326,P<0.01)。结论CXCL12、CXCR4、PI3K、AKT、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关系,而与OSCC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CXCL12、CXCR4、PI3K、AKT、E-cadherin、Vimentin可能在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表达OSCC患者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