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第一大中性笔生产国,但由于国外企业长期垄断着中性墨水研发的关键技术,因此只有自主研发出优质的中性墨水,才能摆脱依靠进口的状况。本文首先阐述了中性墨水的定义、技术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指出了解决中性墨水稳定性是中性墨水研发的首要任务。本文研究了炭黑的种类与添加量对中性墨水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炭黑比表面积的减小,中性墨水的粒径逐渐减小,表观粘度变化不大。随着炭黑含量的增加,中性墨水的粒径逐渐增大,表观粘度逐渐增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虽然比表面积小的炭黑制备的中性墨水粒径较小,但BDP值较高,稳定性测试时体系有絮凝的趋势,因此在选择炭黑上需要结合炭黑的DBP吸收量等指标来综合考虑。在中性墨水中,分散树脂在炭黑颜料表面形成有效吸附,可以增强颜料的分散稳定性能。本文研究了砂磨时间与苯丙树脂添加量对中性墨水稳定性能的影响,其中对常用来描述粒径分布的Rosin-Rammler分布函数进行拟合,得到表示颗粒尺寸分布范围的指数n和常数De与墨水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且对所制备的中性墨水进行稳定性检测,结果表明:中性墨水的粒径随砂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时间为120min时粒径基本不变,且粒径分布特征符合Rosin-Rammler粒径分布函数,随着n值的增大,De值的减小,墨水的屈服应力越小,其流动性随颗粒尺寸分布范围的变窄而增强。同时,中性墨水的表观粘度随苯丙树脂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体系稳定性也越来越差。在中性墨水中,表面活性剂既有助于炭黑粒子的润湿,还有利于聚集体的粉碎,使分散体系更加趋于稳定。本文选用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类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187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研究了单一表面活性剂和复配表面活性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单一表面活性剂时,随着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增加,墨水的粒径、表观粘度都先减小后增大,并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的增加,墨水的稳定性逐渐变差;加入复配表面活性剂时,随着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增加,墨水的粒径、表观粘度和触变指数均先减小后增大,加温老化后,墨水的表观粘度升高,并且表面活性剂HLB值与炭黑的HLB值越接近,墨水的稳定性也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