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及其铈配合物对毒死蜱的降解及壳聚糖对韭菜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菜(AlliumtuberosumRottl.exSpreng.)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由于韭蛆的危害致使农民大量使用农药,韭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严重,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威胁,并对作物的生理生化代谢产生明显的影响。   本文以韭菜为研究材料,毒死蜱为供试农药,研究了毒死蜱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壳聚糖和壳聚糖铈配合物对韭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以及壳聚糖对毒死蜱胁迫下韭菜叶片苯丙烷代谢的影响,以期从源头控制韭菜等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探讨壳聚糖和壳聚糖铈配合物作为农药降解剂在韭菜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毒死蜱灌根施药后土壤和韭菜中毒死蜱的残留与降解动态。结果表明,韭菜中毒死蜱的降解速度比土壤中快,平均半衰期分别为3.41d和7.40d;在大棚和露地栽培条件下,韭菜中毒死蜱的降解速率差异不大,平均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37d和3.44d。施药灌根后第21d,韭菜中毒死蜱的残留量(0.021-0.102mg·kg-1)基本低于GB28260-2011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0.1mg·kg-1)。新生韭菜中仍残留少量毒死蜱,但明显低于药后第一次刈割。土壤中残留的毒死蜱对韭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有显著影响。   2.通过叶面喷施和灌根两种方式,采用气相色谱(GC-NPD)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25、50、100mg·L-1)及壳聚糖铈配合物(50、100、200倍)对韭菜中毒死蜱残留降解动态和品质的影响。毒死蜱灌根施药后2d,采用叶面喷施和灌根施用壳聚糖及壳聚糖铈配合物,可明显加快韭菜中毒死蜱残留的降解。施用壳聚糖和壳聚糖铈配合物后第5d降解效果最明显,叶面喷施25、50、100mg·L-1壳聚糖和200、100、50倍壳聚糖铈配合物韭菜中毒死蜱残留量较对照分别降低51.6%、60.0%、69.4%和64.5%、71.8%、13.7%;灌根施用25、50、100mg·L-1壳聚糖和200、100、50倍壳聚糖铈配合物韭菜中毒死蜱的残留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6.7%、67.6%、81.2%和52.3%、68.4%、61.5%。其中100mg·L-1壳聚糖和100倍壳聚糖铈配合物降解效果最好。叶面喷施壳聚糖和壳聚糖铈配合物处理的韭菜,平均安全间隔期分别比对照减少2.03d和2.00d;灌根施用壳聚糖和壳聚糖铈配合物处理的韭菜平均安全间隔期分别比对照缩短了2.65d和1.86d。适宜浓度的壳聚糖和壳聚糖铈配合物可提高韭菜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在韭菜生产中,适宜浓度的壳聚糖和壳聚糖铈配合物可加快韭菜中毒死蜱的降解,减少韭菜中毒死蜱的残留量,提高韭菜的食用安全性。   3.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壳聚糖对毒死蜱胁迫下韭菜叶片中苯丙烷代谢关键酶、病程相关蛋白及抗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灌根施药后2d,喷施不同浓度壳聚糖(25mg·L-1、50mg·L-1、100mg·L-1)的韭菜叶片中PAL、TAL、PPO、CHT、GLU的活性和木质素、总酚的含量在第5d和第10d与对照和单灌毒死蜱的处理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其余取样期差异不明显;到第20d,壳聚糖处理的酶活性和木质素、总酚的含量与对照和单灌毒死蜱相比,差异不显著。可见,喷施适宜浓度的壳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诱导韭菜叶片中苯丙烷代谢关键酶和病程相关蛋白活性、诱导积累抗性次生代谢产物,提高韭菜对毒死蜱胁迫的抗性能力。
其他文献
低温胁迫是制约茶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尤其是北方荼区冬季寒冷干燥,低温持续时间长,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危害。本研究以幼龄茶树为对象,设计了不同防护措施处理,通过研究与
锦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 Jin Cheng)是芸香科柑橘属甜橙类植物中的优良变异品种,其成熟果实中蕴含大量酚类物质。酚类物质因其具有生物活性而对人体的抗氧化、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