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最为重要的英国作家之一。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一名女性作家,其在著作《织工马南》中对道德伦理,个人与社区生活进行了诸多探讨。然而,对于该小说的解读批评家多着重于艾略特的宗教态度方面,幸福与理想生活这一主题却鲜有被触及。艾略特个人的幸福观以及对什么是理想生活并未引起读者和学者们的重视。本文旨在发掘艾略特本人对幸福生活的看法并认为宗教、情感与劳动是构成马南及拉维罗村民们幸福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西方哲学历史中幸福观念的梳理以更好地理解艾略特本人的幸福观在西方哲学传统中所处的位置。从古希腊罗马时代以人和现实世界为幸福的中心到中世纪以神和彼岸世界为幸福再到启蒙时代幸福又回归到人与理性。第二部分通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对基督教的理论探讨了马南宗教意识的缺失以及灯笼广场的宗教如何压迫人的本质。第三部分分析并探讨了宗教,情感与劳动在马南的晚年生活与拉维罗村民的幸福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