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尊礼守仪,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对现今学校道德教育仍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所在的沙河市全呼学校是河北省沙河市西南山区的一所乡村初级中学,学生全部来自附近农村。长期以来,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学生们从仪容、服饰、谈吐、表情、交往等各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甚至是散漫、粗俗、肮脏,所以,一提起“农村学生”给人的印象就觉得不够礼貌,素质低下。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愈加重视,特别是文明礼仪教育。笔者一直致力于文明礼仪教育的相关研究,在广泛研读了大量的与之相关的文献、著作、论文的基础上,从本校的七、八年级学生入手,对当时学生的文明礼仪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组织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座谈会,在数据分析和会议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文明礼仪现状并归纳总结出导致不文明行为发生的原因,即:农村家庭环境、整体文化水平影响;学校思想教育和文明行为培养的欠缺;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继而研究了农村初中学校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即:倡导营造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经过为期一年的一系列相关教育和跟踪调查研究,笔者又对全体研究对象做了一次相同的问卷调查,通过两次调查问卷前后数据对比总结出成绩与不足,以便能逐步探索出改变农村初中生不文明现状,培养良好文明习惯的有效策略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