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SUV高速追尾碰撞结构安全性优化研究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高速公路发生的交通事故中,追尾碰撞事故次数所占的比例位居首位。高速追尾碰撞事故极易导致汽车的燃油箱损坏,造成燃油泄漏并引发火灾,致使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小追尾碰撞燃油泄漏的风险,减少伤亡,提高汽车追尾碰撞结构安全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某SUV为研究对象,根据我国GB20072-2006《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建立追尾碰撞仿真模型,并验证了模型建立的准确性。本文针对追尾碰撞中汽车尾部结构的耐撞性和汽车燃油系统的安全性,对车体变形、车体尾部主要部件的吸能量和变形情况、燃油箱最大塑性应变值以及车体加速度进行分析,找出了车体尾部结构存在的问题。后纵梁变形不合理,车体尾部吸能区吸能量不足,汽车尾部结构耐撞性较差,这些问题也直接导致了燃油系统安全性的下降。首先,对后纵梁进行了结构改进,后纵梁采用激光拼焊板的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后纵梁的耐撞性。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以车体尾部吸能区吸能量、燃油箱的最大塑性应变值等为评价指标对车体尾部主要吸能部件即保险杠防撞梁、保险杠支架、后纵梁末端、后纵梁本体进行材料匹配研究,找到了最优材料匹配方案。经过仿真验证,该方案能有效地提高追尾碰撞尾部结构的耐撞性以及燃油系统的安全性。在材料匹配方案基础上,考虑成本及轻量化的要求对这四个部件的厚度进行优化设计,并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上述方法,有效地增强了SUV尾部结构的耐撞性,提高了燃油系统的安全性,为以后在SUV高速追尾碰撞结构安全性这个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
其他文献
汽车正面碰撞事故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交通事故。在前部碰撞中,一方面要求汽车前部结构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能够依靠自身的变形来吸收整车的动能,起到减缓碰撞冲击力的作用;同时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时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数学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构建
搭载微穿孔降噪技术的煮饭机器人、采用对旋技术的空调、拥有相变蓄热技术的热水器,这些让业界惊叹的创新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点——跨界。其中,美的煮饭机器人搭载的微穿孔技术
2001年,Belghiti等提出用肝脏悬吊技术(liver-hanging maneuver)帮助在原位肝切除术时控制肝断面深部的出血。Belghiti技术的要点是,在肝下下腔静脉前方与肝实质间用长弯血管钳盲
液力元件是一种依靠液体动能传递扭矩的传动元件,自20世纪初发明以来,在国内外许多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各种车辆和工程机械上应用更多。有资料表明,在世界各国生产的载重
本报讯(记者 胡彦辉)为加快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中共红河州委关于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意见》关于“重大协商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的规
报纸
根据高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从分层次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安排与实施、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指出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