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如火如荼,虽然部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未能把握市值管理的本质,很多上市公司在市值管理的热潮中迷失方向:把市值管理简单的理解为管理股价,更有甚者表面上进行“市值管理”,本质上是进行违规操作的行为。本文在明确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基本内涵及主要模式的基础上,对实践中跑偏的市值管理行为进行梳理,并对这些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本质上是以“市值管理”为名进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的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的建议。行文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基本理论。首先,明确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是以上市公司为主导,在其它各关联方的参与下,基于公司市值信号而采取各种合法合规性管理措施,最终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系统性管理行为。其次,对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基本模式进行分析,明确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保证股价合理反应公司内在价值基础上所追求的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最后,分析我国法律规制上市公司的理论基础在于:投资者保护理论、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与国家干预理论。第二部分,总结出实践中“跑偏”的市值管理模式。针对目前对市值管理监管的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出实践中跑偏的“市值管理”行为模式,主要包括:大宗交易与股份减持、选择性信息披露、PE参与的并购模式及其他的一些与“市值”相关的伪市值管理行为。并指出这些行为本质上是以“市值管理”为名进行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及虚假陈述的行为,并对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做出认定。首先,针对伪市值管理行为的特点,结合我国现有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得出:应该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有条件的故意推定”原则认定市值管理中操纵市场行为人之间的“故意”,通过对二级市场操作行为目的“一致性”来认定行为人之间存在“合谋”。其次,从内幕交易的构成要件来对市值管理中内幕交易行为做出认定。最后,指出伪市值管理行为中预测性信息披露的本质是虚假陈述。第四部分,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建议。首先,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规范指引。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本质、行为类型、考核标准等来进行引导。其次,加强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的监管。主要从建立市值管理稽查制度、加强对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以及加大对市值管理参与者履行承诺事项的监管三个方面来论述。最后,从发挥上市公司自律性组织的作用、完善证券市场违规操作的民事责任机制及提高投资者损害赔偿的诉讼效率三个方面来强化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行为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