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改革试点,重点推进。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并动用450亿美元国际储备注资。可见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改革发展时期。特别是2006年底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届时国有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特别是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先进银行在对等的基础上展开竞争。如果说在原来相对封闭经济下,国有商业银行依靠国家信用和垄断地位尚可勉强维持低效运营局面的话,那么,在中国加入WTO、银行业即将全面开放的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经营状况和改革思路将受到更加严峻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势在必行。作为商业银行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最高层管理当局控制手段的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关系到商业银行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那么什么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我国商业银行内审有效性怎样?怎么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国际上内部审计发展的现状;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我国内部审计现状与西方国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现状相比找出我国内审有效性差的原因;我国应怎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本文正是一篇关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文章。其目的是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文章的逻辑安排是对1999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的增值型内部审计定义的产生背景和内涵的分析开始→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领域中增值途径→通过中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特点比较,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有效性差的原因→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议。根据此逻辑,本文共分为四章,其主要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