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化接入下配电系统关键技术指标评估及提升方法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以及气候变暖等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REG)规模化接入将成为未来配电系统的主要特征。一方面,规模化的REG接入可满足本地负荷需求,对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供电能力均有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配电系统的潮流分布将发生极大的改变,功率倒送与电压越限等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也大为增加;而REG的功率具有强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了配电系统分析和决策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开展规模化REG接入下配电系统关键技术指标评估与提升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
  1)为了更加全面地评估可靠性指标并支撑两级协调的供电能力分析,提出了考虑主变故障与REG接入的含变电站与中压网络的两级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基于馈线区提出了含主变配电系统的故障影响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准序贯蒙特卡洛模拟的可靠性评估流程。
  2)针对已有研究未能计及用户多种可靠性需求造成供电能力评估结果裕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考虑差异化可靠性约束与REG接入的两级配电系统供电能力及规划经济性分析方法。在供电能力评估模型中增加整体与差异化可靠性约束,实现REG接入条件下供电能力与可靠性的耦合关系分析。考虑配电系统供电能力与总成本,实现单位负荷供电成本分析。
  3)针对含规模化REG配电系统的电压越限问题,提出了有功-无功电压控制与运行优化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电压偏差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电容器组、REG逆变器与储能装置的调节作用,建立有功-无功协同电压控制数学模型;采用混合编码方案与基于分布熵的自适应粒子群算法实现求解。
  4)面向REG所带来的强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综合考虑源荷预测误差的主动配电系统灵活性评估方法。将方向矩阵扩展为时序方向矩阵,用于描述配电系统在时序运行过程中不确定空间的特定方向。基于时序方向矩阵实现不确定变量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主问题与子问题嵌套的主动配电系统灵活性评估数学模型,用于量化多重不确定变量扰动下配电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
  5)提出了考虑源荷概率特性的主动配电系统灵活性评估方法。基于概率性序列的概念分别进行REG与负荷的概率建模,进而构建具有概率特性的不确定域。在主问题目标函数中引入权值系数,用以反映概率特性对灵活性评估的影响。
其他文献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根本需求,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无法替代的重要部分,也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水循环是联系陆面进程和大气进程的直接纽带,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而在联络气候系统的大气过程和陆面过程的水文循环中,降水和蒸散发过程是尤为关键的环节。亚高山草地作为祁连山区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而且可以保持土壤水分,从而涵养水源;同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东南沿海一种重要的经济养殖蟹类,而青蟹的养殖长期受到细菌疾病的困扰。无脊椎动物,特别是在甲壳动物中,血淋巴在先天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其中血淋巴微生物稳态与个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分子氧,是一组不稳定和高活性的分子或自由基。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在甲壳动物拟
学位
双水相体系(Aqueous two-phase system,ATPS)是某些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的水溶液超过一定浓度后形成的不相容的两相水溶液系统,可为物质的分离过程提供一个温和的分离环境。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s)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具有温度范围大,室温条件下不易挥发,化学稳定性良好等优点。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
铅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环境水体中对生物体毒性很强的金属。目前,关于铅胁迫下对莱茵衣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属螯合肽对铅的解毒作用、铅离子的生物积累、吸附及其转运等。然而,有关莱茵衣藻在铅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分子生物学响应机制等却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选择莱茵衣藻为材料,采用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转录组学分析等手段,分析莱茵衣藻在铅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征,探讨铅胁迫下的信号调控网络、内质网质量控制及其协助降解调
学位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一种常见的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具有强大的迁飞力和繁殖力。目前,针对夜蛾科害虫的防控措施有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成虫诱杀、生物制剂、化学药物等。长期以来,基于信息素诱捕、生物杀虫剂和遗传操作等生物防治策略,巧妙地利用了鳞翅目生活习性或特有的基因。Osiris基因家族属于昆虫纲特有基因家族,首次发现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学位
近年来,由于不断增长的工业和其他人类活动,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中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推进促使许多企业和化工厂被引入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然而,由于降雨和气候等因子的限制,该地区生境较为脆弱和破碎化,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威胁,导致大量重金属在工业园区及周边土壤积累,不仅危害当地动植物和人体健康,而且重金属极有可能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循环逐渐向黄河中下游扩散,威胁整个黄河中下游的生态环
学位
蚕丝作为一种来源于家蚕(Bombyx mori)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而闻名,并因其作为可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生物材料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天然蚕丝材料尚不能满足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某些特定的需求,例如天然丝材料缺乏骨相关生长因子与合适降解速率。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是骨组织再生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生长因子,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蚕丝生物材
学位
丝纤维是自然界中最神秘、最吸引人的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软组织工程、生物传感器、纺织品、化妆品等领域。自然界中有超过23种目的昆虫和4万余种蜘蛛分泌丝纤维。通常,泌丝动物会营茧筑巢来保护自己,或者吐丝织网来捕获猎物。家蚕和棒络新妇蜘蛛是研究最多的两种泌丝动物。天然蜘蛛丝具有非凡的力学性能,比如高拉伸强度和韧性。然而蜘蛛极具侵略性,不群居,使得通过大规模繁殖蜘蛛来获得天然蜘蛛丝很难实现。为
学位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之一,围绕其免疫功能进行研究,培育优良的蛤仔品种,对贝类遗传育种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围绕菲律宾蛤仔,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初步研究了补体C3分子集齐亚型的序列结构、表达特性和免疫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实验室已有的蛤仔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挖掘,获得5个菲律宾蛤仔补体C3亚型基因(分别命名为RpC3-1、Rp
炎症反应是机体抵御外源病菌感染或修复内源组织损伤时恢复内环境稳态而采取的免疫调节反应。脊椎动物中的研究表明,适度的炎症反应可以加速机体清除入侵的病原体并迅速修复已损伤的组织,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最终导致机体出现炎性疾病,然而软体动物中关于炎症反应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以软体动物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