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期,古斯塔夫·克利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领导的“维也纳分离派”,走在新艺术的前端。他被称为“分离派”的绘画呈现出与西方传统油画在各个层面上的“背离”,站在了西方传统油画的对立面,本文针对克利姆特“分离派”绘画与西方传统油画“背离”这一现象,对克利姆特“分离派”绘画进行分析研究。首先,克利姆特“分离派”绘画通过弱化人物真实感、不再塑造真实三维空间与西方传统油画“再现”的创作原则“背离”,并建立了以“非再现性描绘与主观性描绘”为特征的“表现自我”的创作原则,又通过不再延续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理性”文化传统,建立了“非理性”的创作原则;其次,克利姆特的“分离派”绘画消除了西方传统油画所遵循的透视规律下的空间建构方法,从而改变了透视规律下的观看顺序,重新建构了一个画面结构,建立了利用“平面构成法”构建画面的方法,实现了与西方传统油画依据“透视法”构建立体空间画面的“背离”。第三,克利姆特“分离派”绘画不再按照真实自然光影变化塑造画面,背离了西方传统油画依据真实“光影变化”的客观秩序组织画面的准则,使用平面色块的明度对比建构画面,建立了利用“黑白对比法”建构画面的方法。第四,克利姆特“分离派”绘画中的色彩不受特定光源制约的限制,而是根据画面需要主观处理色彩关系,实现了与西方传统油画模仿“自然色彩”变化惯常路径的“背离”以及从“条件色”到“主观色”的转变,建立了“材料、象征与装饰色彩法”。第五,克利姆特通过对于人物形体的夸张变形与弱化分解,展现出了与传统油画构建出真实人物形体的不同,与依据“解剖学”构建人物的方法产生了“背离”,建立了“主观造型法”。克利姆特“分离派”绘画“将个体的概念和独特的人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注重对形式的追求,注重绘画媒介本身”、展现出艺术的“平面性”、“自律性”和“纯粹性”,这些新的“绘画特征”证明了克利姆特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实践者的历史地位,他的创作为现代艺术的多样性提供了证明,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开启了一条“独特”的现代主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