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叶扭曲基因CL的精细定位与“培矮64S/93-11”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分子标记的完善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mail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水稻(Oryza.sativa L.)四倍体花药培养的二倍体后代植株中获得了稳定遗传的叶扭曲突变体cl,克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CL对水稻叶片发育机制的阐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对cl进行了形态观察和遗传分析,接着对CL进行了精细定位,并获得了候选基因,为最终阐明该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形态观察发现:从发芽到分蘖期,突变体和它的野生型姊妹系对照在株叶形态上没有明显区别。分蘖期后,与对照相比,突变体的植株明显矮化,倒数第一、第二、第三叶基部及叶枕部位扭曲;主茎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分蘖数
其他文献
小麦育种工作中需要考察许多性状,如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性性状、适应性性状等。育种目标一旦确立,这些性状在育种中的相对重要性便各不相同。在育种过程中考察研究所有性
改善稻米品质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结实期是稻米品质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本研究旨在探讨可以改善稻米品质的结实期水分管理技术。试验以籼稻扬稻6号和粳稻武育粳3号及扬粳9538为材料,分别种植于土培池、盆栽和大田,在结实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和不同氮肥水平处理,分析了干-湿交替灌溉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在大田和土培池试验条件下,结实期设置3种灌溉方式:CK ,保持水层(对照
异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是由a,p和γ三个亚单位构成的蛋白质复合物,它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信号蛋白,参与多个信号响应过程。水稻中共有4个G蛋白γ亚基,分
本试验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和爆裂玉米四种不同粒质类型玉米及三种不同产量类型(高产、中产和低产)普通玉米为材料,采用田间测定和室内生理、生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籽粒建成的胚乳细胞增殖、内源激素的调控、籽粒碳水化合物运转积累及相关酶活性、产量与品质形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粒质类型玉米籽粒胚乳细胞增殖与产量形成特点普、糯、甜、爆四种粒质类型玉米籽粒类型间的胚乳细胞数